人間四月天,走進山西大同,黃花生物科技觀光工廠暨大同黃花研學基地已基本完成建設佈局,近日將對外開放;千畝連片的「北斗+智慧農業」支撐玉米大面積單產提升試點田裡,醞釀著豐收盛景…

近年來,大同市堅持以農業作為轉型發展的「四大賽道」之一,聚焦「6+2」農業產業體系,大力推動農業農村領域重點計畫建設,全力打造首都特優農產品供給地,持續深化科技在農業生產領域中的作用,促進農業現代化和高品質發展,激發鄉村振興蓬勃發展。
全方位打造區域公用品牌,帶動獨具地域特色的特優農產品「走出去、闖市場、增效益。」大同市透過政策扶持、技術指導、品牌打造等多種舉措,提升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推動農業產業高品質發展。積極研發培育黃花“拳頭產品”,鞏固提升全國黃花產業引領區影響力,進一步擦亮“中國黃花之都”金字招牌。
積極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據了解,大同市設立專款,支持龍頭企業的技術改造、產品研發及市場開拓等。建立健全企業服務機制,為這些企業提供政策諮詢、技術指導、市場開拓等全方位服務。 2024年,大同市新認定了15家農業產業化市級重點龍頭企業,市級重點龍頭企業的總數達到了225家。
強化農業科技創新與應用。圍繞著有機旱作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開發方面給予市級農業重點研發計畫項目支持,著力突破主糧產業鏈、雜糧產業鍊和農產品精深加工等領域技術難題,建構了農科教、產學研精準高效、多方協同的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遴選發布糧食、蔬菜、中藥、養殖等十大類30項優質高效主推技術,建設農業科技示範展示基地,培育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組織,培訓基層農技人員,打通科技進村入戶「最後一公里」。
2024年,大同市承擔農業農村部「北斗+智慧農業」玉米單產提升試點,建構「良田+良種+良機+良製+良法」融合體系,入選全國智慧農業十大典型案例,試點玉米的平均單產高達2481斤,同比提升了333斤,增幅達15.5%。今年這項模式持續向全市推廣,隨著規模化種植區連接智慧農業平台,全市春耕機械化率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