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農業報
canews.top
Product Center
News Center
新聞中心
聚焦“百千萬工程”丨雲城區前鋒鎮:鄉土人才“出圈”鄉村振興“出彩”
來源: | 作者:本報 綜合報導 | 发布时间: 2025-04-24 | 370 次浏览 | 分享到:

春日暖陽下,雲浮市雲城區前鋒鎮崖樓村的銀田南藥種植基地內,千畝種苗在智慧大棚中舒展新芽,青山掩映間,現代化農業圖景躍然眼前。



「根系發達、葉片肥厚是優苗標準,移植時要注意土壤濕度和間距…」在大棚裡,鄉土人才劉子琪蹲在育苗圃手持一株三叉苦苗,向農戶講解種苗分級技巧,她一邊示範操作,一邊將理論要點融入田間實踐。這種「理論+實操」的動態訓練模式,已成為基地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常態。


從種苗繁殖到移植管護,農戶“家門口學技術、田間地頭變課堂”,逐漸掌握南藥種植的核心技能。在這裡,每一株藥苗都承載著致富希望。



可曾想,這片生機盎然的土地,曾是雜草叢生的撂荒山地。 2015年,面對家鄉土地荒蕪、年輕勞動力外流、留守群體生活艱難的困境,時任雲浮某連鎖藥店副總經理的劉子琪,作出了一個令人意外的決定——辭去高薪職位,回鄉成立廣東銀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十年間,她帶領團隊開荒地、架大棚,建成育苗大棚8.2萬平方米,將物聯網智慧管理系統、中藥材生產溯源管理系統引入田間,透過溫濕度精準調控、光照智能補足等技術,實現南藥種苗繁育標準化、現代化管理,年產嶺南大宗藥材優質超6株藥材優質超地加分多萬株。到2025年,這片曾經的荒地已蛻變為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成為南藥產業重要的種苗基地,兌現了「讓撂荒地生金」的諾言。


在前鋒鎮人才驛站的政策扶持、技術對接、資源整合的服務牽線下,廣東銀田公司柔性引進7位南藥領域專家,與廣東藥科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共建「產學研」基地。高校專家團隊駐點攻關廣藿香等南藥生態種植技術,企業提供田間實驗室,將論文成果轉化為標準化種植,形成「專家帶團隊、團隊育骨幹、骨幹教農戶」的傳幫帶模式。目前,前鋒鎮人才驛站聯合鎮農業部門、經濟發展部門逐步孵化計畫向精深加工、康養旅遊產業延伸,推動「南藥+產、學、研、旅」全鏈加值。



十年間,劉子琪帶動崖樓村週邊650多戶農戶參與種植,推動基地與華潤三九等龍頭企業建立策略合作,透過訂單種植、品牌聯營拓展市場,將崗梅、雞血藤等藥材直供製藥產業鏈,建構起「公司+村集體+農戶」的聯農帶農模式,實現戶均年增27. 6萬元,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達32萬元,為村民提供了130多個就業崗位,讓村民透過土地流轉收租金、基地務工掙薪金、集體入股享分紅,實現“三金增收”,在家門口實現增收致富,形成“培育一個人才、帶動一個產業、一方百姓”的乘數致富效應。 2024年,銀田南藥產業園成功入選廣東省「千企幫千鎮萬企興萬村」十大典型案例,成為鄉村振興的示範標竿。



下一步,前鋒鎮鄉村振興人才驛站將持續深化本土人才培育,透過政策扶持、資源對接等舉措,讓更多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鄉土人才破土成才,讓田間地頭的“新農人”“田秀才”“土專家”共同書寫鄉村鄉村振興的時代,形成人才帶振興振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