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農業報
canews.top
Product Center
News Center
新聞中心
六年深耕碩果累累上合農業基地成國際合作新標桿
來源: | 作者:本報 綜合報導 | 发布时间: 2025-04-25 | 327 次浏览 | 分享到:

4月24日,由陝西日報主辦的科技創新賦能農業現代化全國主流媒體楊凌行主題訪談活動聚焦上海合作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範基地。這座承載著「中方願在陝西省設立上海合作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範基地,加強同地區國家現代農業領域合作」重要倡議的國家級平台,在6年建設中已從藍圖變為現實,成為我國與上合組織國家農業對外合作的「金字招牌」。


專案矩陣築平台建置合作硬支撐


俯瞰楊凌,上合組織現代農業交流中心的銀色建築群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這裡不僅是上合組織農業部長會議的永久會址,更是各國農業官員、專家碰撞智慧的「國際會客廳」。


6年來,基地以專案為支點,相繼建成上合組織現代化農業交流中心、現代農業發展研究院、國際聯合實驗室、楊凌綜合保稅區、秦創原農業創新驅動平台等平台載體。此外,也積極參與建構多邊交流機制,從舉辦上海合作組織減貧和永續發展論壇、上海合作組織現代農業發展圓桌會議、上海合作組織農業博覽會,到承辦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農業部長會議、首屆中國—中亞農業部長會議、上海合作組織國家農業大學校長論壇,該基地為推動農業合作搭建廣大平台。


數據是最有力的見證:基地自興建以來,組成了種業、水果業、耕地保護與品質提升、農機裝備製造、食品工程、畜牧產業等六個產業中心。堅持把國外高新技術和裝備“引進”,引進消化國外先進技術佔比超過20%,先正達玉米種業技術創新中心西北中心落地基地在楊凌建成投用,有效縮短了部分農業科技的研發週期,節約了研發經費,此外,也建成中烏、中哈、中吉等10個農業科技園區及20個實訓基地,110多個農作物優良品種及栽培技術整合示範,推動100餘項農業科學技術在上合組織國家應用,海外推廣輻射面積3000多萬畝。


軟硬聯通繪新景繪就交流新圖景


倡議發出6年來,農高會上的「上合面孔」越來越多,「上合元素」不斷凸顯,以上合組織國家農業交流合作為主題的會見、對接、洽談和展覽、論壇、推介等國際活動密集舉辦,楊凌的「國際會客廳」地位日益凸顯,成為陝西打造內陸改革開放和加強我國農業對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在人才培養的「蓄水池」裡,國際化教育網絡正持續擴容: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塔什幹分校建設納入烏茲別克斯坦總統對華國事訪問框架成果,楊凌職業技術學院與烏茲別克斯坦古利斯坦國立農業大學簽署了共建現代農業學院的協議,已經招收職教學生100名,開創了我走入國農業高辦教育的先出去教育。截至目前,基地已培訓上合組織國家農業官員、技術人員2000多名,舉辦面向上合組織國家的農業技術遠距培訓講座37期,3.7萬人次在線參與學習中國先進的農業技術。


目前,以扶貧專項培訓、農業技術援外培訓、留學生培育和設立海外分校等四種培養方式,集人才培養、科研合作和推廣服務於一體的國際人才教育培養格局已全面形成,數以千計的曾在楊凌培訓的政府官員、農技人員等專業化農業科技人才在上合地區的各個領域


產能合作新引擎科技示範結碩果


科技示範推廣是上合農業基地建設的重要任務。


在烏茲別克塔什幹節水示範園,智慧水肥一體化設備讓棉花產量提升50%,節水量達50%,投資成本降低40%,這套「楊凌造」設備正被複製到10個上合組織國家的115個示範計畫中,輻射面積超3000萬畝在吉爾吉斯斯坦比栽培吉爾吉斯斯坦緹甌;手術,畝均增產300公斤以上;在哈薩克斯坦等國建成10個境外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完成115個優良農作物品種的品比試驗和高效栽培技術集成與示範,制定作物生產標準7項、生產技術規程11項,輻射面積達3000多萬畝……「中國種子」已成為當地農民的「中國農民」。


在楊凌自貿片區,京東俄羅斯國家館的貨架上,西伯利亞蜂蜜、哈薩克亞麻仁油等商品琳瑯滿目,年均銷售額突破2億元。這個依託基地搭建的電商平台,已成為上合組織國家特色農產品進入中國的「直通車」。更令人矚目的是產業協同的深度突破:西安愛菊糧油與哈薩克斯坦開展“訂單農業”,每年通過中歐班列運回10萬噸優質糧油,西安愛菊與哈薩克斯坦的合作已經成為中哈農業合作的典範。


站在新的起點,上合農業基地正朝著「國際一流農業交流合作平台」的目標加速邁進。從黃土地到中亞草原,從技術輸出到規則共建,這座矗立在絲路原點的“農業合作燈塔”,正用6年的紮實耕耘,書寫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