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農業報
canews.top
Product Center
News Center
新聞中心
甘肅漳縣:青年奮鬥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來源: | 作者:本報 綜合報導 | 发布时间: 2025-05-16 | 136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年來,在甘肅漳縣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以包潔文為代表的青年們,正以青春之姿、奮鬥之志,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寫著精彩篇章。


在漳縣鹽井鎮前進村,筆者見到了正在取蜜的包潔文。她的家族自爺爺那輩起就開始養蜂,但在過去,養蜂只是村民養家的副業。回憶起當初決定回鄉養蜂的情景,包潔文感慨道:“親朋好友都覺得養蜂收入低,還辛苦,都勸我不要回來。但我想把家鄉的養蜂事業發展起來,成為這裡的特色產業,帶領鄉親們一起致富。”


2016年,包潔文毅然回到家鄉,成立了漳縣三岔崖蜜蜂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始了她的「甜蜜事業」。她一邊學習先進的養殖技術,一邊手把手地教給當地村民。 「養殖戶大多年齡偏大,都用傳統的養殖方式,我就想著借助自己年輕、愛學習的優勢,探索一條新型中蜂養殖之路。」包潔文告訴筆者。


「一個人富不算富,帶著大家一起富才是真正的富!」她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她首創「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帶動10個鄉鎮572戶農戶養蜂,戶均年增收8,000元,讓「甜蜜事業」成為村民致富的希望。


寶井土特產有限公司的農特產品琳瑯滿目


2019年,她乘勢而上,成立寶井土特產有限公司,以「定西寬粉」為核心,搭建線上線下一體化行銷網絡,將隴西黃耆、漳縣沙棘等2600餘種定西農特產品推向全國,年銷售額超千萬元。企業要發展,創新是關鍵。 2021年,她投資1,100萬元打造智慧化定西寬粉生產基地,建構「種植-加工-物流-行銷」全產業鏈,帶動800餘戶農戶戶均增收3,500元。 「寶井汲玉」文化IP與「寬心姑爸」地域品牌更讓定西寬粉紅成為全國消費者舌尖上的「新寵」。


像包潔文這樣的青年奮鬥者在漳縣還有很多。他們情系桑梓、返鄉創業、深耕農村,為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注入了新血。


1991年出生的王育芳是土生土長的漳縣人。 2019年,她懷抱著回報桑梓的情懷回到家鄉,帶頭成立了新寺永利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引領村民致富,實現了自己的綠色夢想。


她依照「合作社+基地+農民」的發展模式在新寺、武當等鄉鎮建成蔬菜種植基地2個,主要種植架豆、辣椒、娃娃菜等蔬菜。為了鼓勵大家一起種菜賺錢,她為農戶提供統一種苗和技術,並與他們簽訂合同,統一供種、供苗、管理和收購銷售。在王育芳的耐心鼓勵下,基地週邊150多位婦女實現務工增收,年收入穩定在2萬元以上。


在漳縣東泉鄉隴盛園林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千畝苗木種植基地,筆者見到了合作社負責人成明。大學畢業後,成明放棄了在城市就業的機會,返鄉創業。


漳縣東泉鄉千畝苗木種植基地


2018年,在漳縣東泉鄉政府的支持下,陝盛園林農民專業合作社建成千畝苗木種植基地,栽植元寶楓、金葉榆、紫葉李等7個樹種,套種芍藥、中藥材、油菜、藜麥等農作物及經濟作物。同時,結合林下經濟,種植人蔘、淫羊藿等藥材60多畝,養殖豬、雞、中蜂等,發展鄉村旅遊,建成綜合性現代農業木本油料、旅遊觀光基地,昔日的撂荒地變成了今日的致富田。


近年來,漳縣秉持「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保護與開發並重,把培育壯大苗木產業作為改善生態環境,調整農村結構,助推群眾致富的重要舉措,扶持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走出了一條生態良好、產業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經濟之路。


這些青年奮鬥者們在漳縣的鄉村振興路上展現了非凡的擔當和青春力量。他們用實際行動證明,只要有夢想、有勇氣、有決心,就能在鄉村這片廣闊的天地裡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