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農業報
canews.top
Product Center
News Center
新聞中心
寧夏:供港蔬菜喜獲豐收
來源: | 作者:本報 綜合報導 | 发布时间: 2025-06-24 | 187 次浏览 | 分享到:

寧夏菜農的"綠色黃金":供港蔬菜基地迎來豐收季


清晨5點,天剛蒙亮,賀蘭縣立崗鎮的田野上已是一片忙碌。李秀芳彎著腰,手中的鐮刀快速劃過,一株翠綠的西蘭花應聲而落。 "這批菜趕著下午的冷鏈車發往香港,得抓緊!"她擦了擦額頭的汗,笑著對身旁的工友說。



這樣的場景,最近在寧夏多個供港蔬菜基地上演。從西蘭花、芥藍到鮮嫩的菜心,成片的綠色蔬菜在陽光下泛著油亮的光澤,工人們穿梭田間,採摘、分揀、裝箱,一派熱火朝天的豐收景象。


從黃土高原到香港餐桌



誰能想到,乾旱少雨的寧夏,如今竟成了供港蔬菜的重要產區?「十年前這裡還多是玉米小麥,現在種菜反而成了'金飯碗'。」立崗鎮種植大戶王建國感慨道。



轉變始於當地推進的"雙百萬工程"—百萬畝設施農業和百萬畝露地冷涼蔬菜。憑藉著晝夜溫差大、病蟲害少的天然優勢,寧夏種出的蔬菜糖分高、口感脆甜,很快在市場上打響了名頭。如今,這裡70%的蔬菜銷往外地,其中供港蔬菜更是以高標準著稱。


「香港市場對蔬菜的新鮮度和安全要求極高,我們的菜從採摘到上架不超過48小時。」寧夏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所有供港蔬菜基地均實行嚴格的溯源管理,確保每棵菜都能追查到具體地塊。


"四季不斷檔"的種植智慧



走進賀蘭郡的蔬菜基地,會發現這裡的農業早已告別"靠天吃飯"。日光溫室、大拱棚和露地種植科學搭配,實現了"四季生產、週年供應"。



"夏天種露地菜,冬天進大棚,一年能收好幾茬。"技術員張偉指著田間的物聯網設備說,"現在澆水施肥全由電腦控制,比以前省力多了!"據他介紹,基地還採用水肥一體化、生物防治等綠色技術,既提升了產量,又保證了品質。


夜幕降臨,最後一車蔬菜完成質檢,即將啟程。這些來自塞上江南的"綠色黃金",跨越兩千多公里後,將出現在香港市民的餐桌上。而對寧夏農民來說,這滿眼的翠綠,正是他們奔向小康的最美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