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興農,創新富農
鄉村振興,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經之路。 6月13日,本縣舉行全縣幹部「真抓實幹多作貢獻」主題交流會(第二期)。會上,6位同志圍繞著推廣鄉村全面振興主題,展現工作風采、分享實務經驗、交流創新想法。縣融媒體中心將圍繞他們的發言,推出相關報道,以此進一步激勵全縣黨員幹部積極投身鄉村振興的偉大實踐,為建設更高水平全國百強縣貢獻力量!
村道寬闊整潔,民居錯落有致,水清岸綠景美......走進保灘街道周集村,一幅生機勃勃的鄉村畫卷映入眼簾。 「近年來,周集村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保灘街道黨工委的精準指導和精心培育下,以及各條線部門的全方位關心下,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為突破口,聚焦培育文明新風,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遊、特色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村集體經營收入由曾經的不到18萬元,發展至今突破110萬元,村莊治理成效和組織活動多次被央視、新華社等國家級媒體點贊報道。
環境整治讓村莊更美麗
人居環境改善是鄉村振興最實的抓手。近年來,周集村堅持黨建引領,發動黨員幹部志願參加環境整治,湧現出老黨員尹恆山等先進典型,起到了很強的示範帶頭作用。堅持全面提升,以「點、線、面」結合的方式推進人居環境整治,三年內,持續整治全村16個自然組,拆除破敗建築500餘處;建成文化公園、健康步道、標準化籃球場等文體空間,新增停車場及226盞太陽能路燈。
堅持群策群力,鼓勵群眾積極參與村莊共建。面對群眾反映強烈的道路鋪設問題,村兩委秉持著「不等不靠」思想,採取「群眾自籌+村莊集體補助」共建模式,鋪設總長3000餘平米的零散莊台小路12條。同時在農業農村局支持下,實施中心路黑色化路面鋪設、二斗渠道路拓寬等工程。如今,周集實現了基礎建設提檔、生態環境提質、村容風貌提優,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美麗鄉村治理格局。
盤活產業在土裡刨出金
口袋鼓不鼓,是群眾認不認可村幹部工作的標尺。為了加速實現強村富民,周集村兩委多方學習,堅持透過公共空間治理盤活閒散資源,有效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50餘萬元,並成立生態農副產品合作社,採取「合作社+農戶+電商」模式,推廣種植養殖黑玉米、黑雞、黑葡萄、黑花生、黑豆等「五黑」特色農產品,帶動全村40%以上農戶參與,戶年均增收3000餘元,形成周集黑色農產品特色產業。
除此之外,村兩委也成立物業公司,整合勞動資源,承接小型工程、物業清潔等業務,為50餘名民眾提供就業服務,每年增加村內集體收入20萬元以上。近年來,周集村依托區位優勢和自然禀賦,因地制宜發展農旅產業,在村中心路旁建設農耕映像景點,在村部周邊栽種荷塘,在村民家門口打造“一米菜園”、描繪“十里畫廊”,真正實現村莊變景區,為農旅產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透過不斷拓展致富新路徑,周集村集體收入連續兩年達超110萬元,也帶動了村低保戶、留守婦女實現家門口就業。
線上引流找發展新路徑
新時代要求新農人用好新農具。周集村充分利用移動網絡平台,打造“周集村老周”官方抖音號,以短視頻為“新農具”,場景式呈現鄉村風貌,原汁原味記錄發展變化,累計播放量突破5000萬次,構建起鄉村形象傳播新陣地。精心舉辦鄉村特色活動,2024年至今已舉辦十餘場民俗說媒活動,連續兩年成功舉辦鄉村馬拉松賽事,創新開展鄉村咖啡音樂會等特色IP活動,為周集村聚攏大量人氣,提高了周集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多方尋找社會力量進駐,開發260畝童話森林主題樂園,培育農家樂2家、精品民宿1家、主題咖啡館1處、露營基地及花園餐廳各1個,建構「生態觀光+主題遊樂+休閒度假」的複合型農旅產業體系。周集村以「短視頻引流+場景化體驗+產業化運營」三驅連動模式,實現鄉村知名度、投資吸引力和業態豐富度同步提升,走出了一條數位時代鄉村振興的特色發展路徑。
心系老幼用幸福暖人心
村莊基礎條件變好後,如何提高村民素質卻讓周林會犯了難。偶然一次機會,周林會了解到積分制管理,與村兩委成員商議後,結合村情實際制定積分制村規民約,透過量化評分、動態賦分、公正獎勵,激發了村民參與基層治理的主動性、積極性。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周林會深知要讓百姓真心說好,就要真心為百姓謀福利。
去年以來,周集村建構了互助養老支撐體系,在民政局支持下建成互助養老睦鄰點,為老年人提供休閒娛樂場所,打造「銀齡」社交空間;鼓勵低齡健康老人作為志工與高齡獨居老睦鄰點,為老年人提供休閒娛樂場所,打造「銀齡」社交空間;鼓勵低齡健康老人作為志工與高齡獨居者「1+1」結對幫扶,緩解農村養老難題,形成「空間服務+互助照顧+老人「1+1」結對幫助,緩解農村養老難題,形成「空間服務+互助照顧+老人精神解決方案」的農村養老難題。
常態化開展「週末逮捕幸福」公益課堂,成立工作室,邀請專業人士開設書法、閱讀、講座等興趣課程,幫助孩子度過愉快的週末。組成2支志願服務隊常態化進行義診、文娛等活動,全年進行文明實踐惠民活動60餘場次,極大豐富了村民的生活。周集村兩委採取「制度激勵+精準服務+文化浸潤」的治理組合拳,與村民建立了良好的互動關係,提升了村民自治參與度和民生服務滿意度,真正實現了老有所養、幼有所教、民有所樂。
周集村的蛻變印證了「有志者,事竟成」的真理。 「接下來,村兩委將以更務實的行動,幹群同心、接續奮鬥,盡快建成模式可複製、經驗可推廣、百姓口碑好的新農村樣板。」周林會說。
Copyright ©
2006-2025,中華農業報,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