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挪威北極圈邊緣的城市克里斯蒂安松,海水冷冽澄淨,氣溫常年較低。這裡的泡葉藻(Ascophyllum Nodosum)生長在北大西洋沿岸的潮汐區冷水環境中,因而演化出更適應惡劣環境的基因和分子組成。它富含海藻酸、胺基酸、有機酸等多種天然活性物質,以它為核心原料製作的生物製劑產品能夠助力農作物在惡劣環境中生長、增強抗逆性。泡葉藻萃取物製成的肥料,還能被作物快速吸收,提高肥水利用效率,對作物產品和品質都有正面作用。
在海藻採收現場,記者看到船頭安裝了像象鼻一樣的機械管。管頭設置螺旋槳式刀頭,當作業時,刀片高速旋轉,切斷海藻的同時通過管道內的巨大吸力將其吸入網中打包,過程頗為高效。這是阿爾及亞(ALGEA)公司開發的採收船之一。阿爾及亞從屬於先正達集團,是一家專門從事海藻採收和產品製備的公司。據介紹,每艘船每小時可收割5噸海藻,這些收割機可以持續採收海藻上層部分,保留藻體基部(葉狀體),從而讓海藻自然再生。隨後,海藻被打包運回工廠,經過烘乾、研磨、溶解提取核心活性成分等一系列流程,最後製成生物製劑產品,運往全球銷售。

海藻採收船正在工作。
先正達集團生物製劑部門的相關業務負責人馬爾科·羅索表示:“全球農業正在進行綠色轉型,生物製劑在是土壤健康和再生農業理念和實踐的關鍵工具之一,包括生物製劑在內的生物技術正在通過科技創新塑造農業未來發展趨勢,前景非常廣闊。”
目前,由泡葉藻製成的生物製劑產品已應用於中國農田中,幫助農民更好地改善作物品質和土壤健康。先正達生物製劑中國區負責人房屋介紹,由於受到五一前後氣溫變化的影響,今年四川眉山柑橘開花情況不佳,出現落果現象。在此情況下,農民使用了海藻生物製劑產品作為“維生素”,透過無人機或噴灑車開進果園進行葉面噴霧,明顯提高了坐果率和保果率,平均能提高30%,減少了農民的損失。 「海藻中的活性物質能在關鍵時刻促進植物活力,或促進植物達到某種特定生理特性和具體品質。這正是生物製劑對農民的價值。」房屋說。
市場研究機構Research and Markets發布的《2025年農業生物製品全球市場報告》顯示,全球農業生物製品市場預計將從2024年的151.2億美元增長到2035年的435.3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為10%。北美目前引領市場,但預計亞太地區將實現最高成長。中國生物刺激劑專業委員會會長劉健表示:「與全球範圍情況類似,中國農業也面臨傳統化學農藥抗藥性問題以及無法有效幫助作物應對極端氣候和不斷演變的病蟲害壓力等問題。此外,我們還面臨糧食增收、水資源短缺和土壤品質退化等一系列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