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依托現代農業重大技術推廣應用項目,一場別開生面的水稻技術培訓「田間課堂」在盤錦市大窪區和盤山縣開講。鹽鹼地所副所長闕補超及4位專家,為當地農技人員和稻農朋友們送上了一份豐盛的「科技大餐」。

培訓現場。
來自瀋陽農業大學水稻所的徐海研究員,不僅帶來了水稻育種的“前沿秘笈”,更重點推介了咱遼寧人自己的“明星選手”——優質高產的鹽粳系列水稻。 「為啥選它?抗鹽鹼、米質優、產量穩!」徐研究員用生動的語言和實例,把新品種的優勢講得明明白白。
來自省農科院植保所的白元俊、於鳳泉研究員化身“水稻健康守護者”,聚焦如何讓稻田少生病、少吃藥。他們以一個個發生在田間地頭的真實案例作課件,傳授病蟲草害綠色防控“組合拳”,讓農戶們看到了減少農藥依賴、種出更安全稻米的希望。
來自盤錦市農業推廣站的“老站長”李岩研究員,作為最懂盤錦稻田的“老把式”,一開口就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他精準剖析了遼寧水稻病蟲害的「脾氣秉性」——「啥時候愛搗亂?怎麼防最有效?」並結合實際,手把手教大家如何科學用藥、減量增效,「用好藥,用對藥,不多用一分冤枉藥!」李站長接地氣的講解,引來陣聲的陣陣和笑聲。
與以往不同,這次培訓拒絕「填鴨式」教學!巧妙地將理論解說與身邊的案例分析緊密結合,把深奧的技術掰開了、揉碎了講。現場氣氛熱烈,來自計畫參加單位的技術骨幹和水稻種植大戶共計50餘人擠滿了教室。大家聽得聚精會神,不少人邊聽邊記,遇到關鍵處還紛紛舉起手機拍照紀錄。
「專家講得太實用了!特別是那個鹽粳品種和綠色防控的辦法,正是我們最需要的!」一位來自盤山縣的種糧大戶興奮地說,「以前打藥心裡沒譜,現在知道怎麼更科學了!」培訓現場還發放了實用資料200餘冊,寶貝農戶們爭相領取的「「師」」。 「以前覺得鹽鹼地種好稻難,今天聽了專家課,心裡更有底了!」不少參訓的農民朋友表示,這次培訓就像一場“及時雨”,讓他們對優質鹽粳系列水稻品種和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有了深刻理解,種田的信心和技能都大大提升。
鹽鹼地所副所長闕補超表示,這項培訓是推動現代農業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田間地頭的重要一步,專家帶來的不僅是技術,更是豐收的希望。這場生動的“田間課堂”,無疑為提升我省水稻種植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按下了“加速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