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農業報
canews.top
Product Center
News Center
新聞中心
強農先鋒丨孫夕高:做好蔬菜全產業鏈融合發展大文章
來源: | 作者:本報 綜合報導 | 发布时间: 2025-07-30 | 198 次浏览 | 分享到:

盛夏時節,記者走進濰坊諸城頤康食品有限公司的生產示範大棚,公司總經理孫夕高正在指導工人們栽植小蔥,起壟、挖坑、栽植、調苗、培土、澆水,一道道環節井然有序,勃行小蔥生機一行。


  「這是種的『明星2號』。這一畝地的棚,能種25400棵,可收割三茬,總產量七八噸,供應出口市場……」孫夕高說,這樣的優質種苗他們也會發到與頤康合作的農場、合作社和種植大戶手中,幫助他們提產量、增效益。


孫夕高,諸城頤康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1980年參加供銷社工作,1998年踏入蔬菜產業行業,至今一直紮根農村,始終咬定蔬菜種植、加工、銷售不放鬆,依靠科技創新,摸索出一條蔬菜種植、加工、銷售融合發展的新路子,示範帶動了當地的蔬菜產業發展。



年出口一萬多噸,銷售額六千萬元


  在頤康公司的生產車間裡,記者看到,一批客製化加工的洋蔥、蒜苔、蘿蔔、生薑等產品,已經打包裝箱,正準備發往日本、韓國。


據了解,作為一家保鮮菜加工銷售企業,諸城頤康食品有限公司每年加工1萬多噸保鮮菜,80%以上的產品,如胡蘿蔔、甘藍、洋蔥等源源不斷地發往日韓、東南亞等地,年銷售額6000萬元以上。


近幾年,國外針對我國農產品的法規密集出台,進入門檻不斷提高。為進一步提高外貿產品出口水平,濰坊、諸城也積極培育農業新質生產力,嚴格食安管控,同步搞好精細化加工,助力優質農產品順利「出海」。


「我們的產品嚴格按照日本、歐盟標準進行生產管理。」孫夕高說,「公司也根據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不同要求,進行差異化生產,有的需要精挑細選,按照規格挑選後再篩選,然後再包裝;也有的要把大包裝改成小包裝,我們都盡量滿足客戶要求。」



從大薑洋蔥起步,帶領農民種植出口蔬菜


「諸城的出口蔬菜種植普及是從1996年開始的。」孫夕高對記者介紹,「首先是以大薑出口為先鋒。隨著中日關係的友好發展,大批的日本食品公司到中國開拓良種銷售市場,並採購優質農副產品,諸城農產品出口由此起步。」


1998年,孫夕高先在諸城賈悅鎮引進試種日本黃洋蔥,在朱解鎮試種日本蔥。為了種植的蔬菜符合日本標準,他從青島日本黃龍種子公司聘請日本專家到田間地頭,教農民如何育苗,苗期怎麼管理,大蔥、洋蔥的株、行距、標準等種植細節問題,“當時的農戶也是第一次按標準種植,直接種植顛覆了農民的傳統種植思維。”


「田間管理是種植者最困擾的問題,也是蔬菜種植最關鍵的步驟。我們從化肥、土雜肥的定量使用、農藥使用的標準,直至澆水、培溝、收穫等細節問題,都是聘請日本技術人員手把手教種植者。」孫夕高回憶。


好的種子,加上科學種植管理,就有好的結果,收穫時又按照出口日本標準,挑選分級拉回公司,農戶當年畝純收入5000元,比當年種植小麥、玉米收入高出4000元/畝,農民以後第一年嚐到了現代農業種植的甜頭,極大地調動了種植者的積極性,為農民以後第一年嚐下了良好的蔬菜基礎。


為了進一步在諸城推動蔬菜種植,孫夕高帶領公司自2003年開始,先後在百尺河、相州、昌城鎮建立了自屬示範基地,先後購置了三十多台套農機用具,既自己使用,又給種植農戶提供服務,在自屬種植基地、從育苗開始,現場尋找農戶戶戶戶戶戶戶戶戶擁有,並召集農戶有直覺操作後,便於他們的印象。


為了讓種植農戶搞清楚種植細節,公司也特別印製了各種蔬菜的種植作業規程明白紙,人手一份,仍不明白的電話聯繫,無論他本人還是他公司的技術人員,在諸城市基本隨叫隨到,現場處理蔬菜種植碰到的難題。經過多年的努力,他的公司合約基地遍布好幾個省,其中濰坊地區每年平均5,000多畝。



「龍頭企業+」模式,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孫夕高深知,蔬菜種植是第一步,這一步的工作是基礎。為了有一個穩定的貨源,他帶頭成立了諸城市頤康蔬菜專業合作社,聯合了300多戶蔬菜種植農戶作為社員,大家推薦他擔任理事長,社員種植的蔬菜都是以訂單的方式種植,收入有基本保障,再也不會出現菜賤傷農、賣不出去的問題。


在帶動農戶增收方面,孫夕高也探討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作為中國農民合作社500強,公司透過「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的種植管理模式,統一供苗、統一技術指導、統一回收產品,顯著降低了農戶的市場風險。 「我們與農戶建立了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每年的合作收益都在數千萬元以上。」孫夕高自豪地說,「所有訂單種植的菜都有基本保護價,確保了種植社員的利益。社員緊緊圍繞著專業社、公司需求種植,達到了雙贏的效果。」


多年的良好合作達到了示範帶動的效果。今年,公司所在的昌城鎮楊義莊社區將成立黨組織領辦合作社,計劃與頤康公司合作,先期開展高品質蔬菜訂單種植150畝,進一步深化“千企興千社”行動,帶動村集體增收和農戶致富。這種“公司+合作社+農民”的模式不僅保障了原料供應和質量,更讓農戶吃下了“定心丸”,不再為銷路煩惱。


蔬菜種好了,怎麼銷出去又成了關鍵。多年來,他帶領公司先後建造了15,000噸的保鮮恆溫庫和3,000噸的低溫庫,20,000多平方的生產車間,把農戶社員的蔬菜收到公司進行精挑細選,分級加工、包裝入庫、出口。先後開拓了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加拿大等國外市場,年出口蔬菜1萬噸,年銷售額6000多萬元,出口創匯800多萬美元,所種植加工的品種由開始的洋蔥、大蔥、擴大到包菜、白菜、胡蘿蔔、西藍花、白花菜、牛蒡、山藥、足蒡、白菜、馬鈴薯、西藍花、白花菜、牛蒡、山藥、蕓証、國內市場,



一二三產融合,提高蔬菜附加價值


伴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的深入,從事蔬菜加工銷售的企業越來越多,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近些年來,為了搶佔市場先機,孫夕高領導公司科技工作人員,加大研發投入,引進食品生產秘製配方,購進新的設備,新上三條預製菜流水線,有蔬菜油炸流水線2條,冷凍蔬菜流水線1條,開發了油炸土豆塔、薯片、開發片、藕片、包巴鍋巴、加土豆其薯塔產品獲得了山東省千優產品稱號。另外,他們還開發了速凍洋蔥丁、胡蘿蔔丁、大蔥段、大蔥圈、凍薑塊、薑泥等十幾個品種,既充分利用了蔬菜邊角料,又提高了其附加價值,拓寬了銷售管道。


孫夕高帶領公司取得的成績,既獲得了當地蔬菜種植者的擁護,又得到了上級主管部門的肯定和支持。 2018年入選山東省第七批農業產業化省級重點龍頭企業,創辦的專業合作社被全國供銷合作社、農業部授予「全國農民合作社示範社」。 2022、2023連續兩年被評為全國500強農民專業合作社。其本人也被授予諸城市第一批鄉村之星,2019年被中國合作經濟學會授予「全國優秀理事長」稱號,創建的基地2021年被認定為全國蔬菜品質標準中心試驗示範基地。


孫夕高深知,農村農業是一座大學校,面前還有數不完的困難和未知的蔬菜行業變數,但他一如既往地帶領他的團隊勇毅前行,為蔬菜產業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他計劃在今年擴大合作社種植面積1,000畝,同時,順應農業數位化、智慧化趨勢,進一步擴大自動化設備應用,不斷提升生產效率與產品品質。


「我們不僅要讓諸城的優質農產品走向世界,更要讓農民從中獲得實實在在的收益。」孫夕高說。在他看來,農業企業家的價值不僅在於創造經濟效益,更在於帶動一方百姓共同致富,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