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農業報
canews.top
Product Center
News Center
新聞中心
廈門岩彩研修班結業 兩岸岩彩藝術交流潛力深具
來源: | 作者:本報 綜合報導 | 发布时间: 2025-07-30 | 207 次浏览 | 分享到:

7月29日,“第二屆廈門岩彩繪畫研修班結業式”暨“岩彩創研中心發展研討會”在福建廈門集美“永誠譽臺灣青年創業基地”盛大舉行, 活動是由“中國岩彩藝術學會”副秘書長孔德軒老師領銜的專業團隊主辦,“廈門工藝美術學院”陳聖燕教授擔任此次活動主持人。



此次活動不僅集中展示了研修班的教學成果,更成為兩岸岩彩藝術交流的重要契機,眾多與會的兩岸藝術家與學者紛紛表示,期待以此次活動為起點,推動兩岸岩彩文化深度互動。



孔德軒老師在結業式上表示,岩彩藝術的核心在於與自然的對話,通過將當地的石材、礦物顏料融入創作,能夠更深刻地表達地域文化的內涵。他強調:這種創作方式既是對傳統藝術的延續,也是對當代藝術語境的創新探索。



臺灣岩彩藝術發展源遠流長,其根源可追溯至早期廟宇壁畫與傳統工藝。在臺灣,岩彩藝術曾廣泛應用於宗教藝術創作中,許多古老廟宇的壁畫、神龕裝飾都運用了天然礦物顏料,呈現出獨特的色彩魅力與文化內涵。近年來,臺灣藝術界對岩彩藝術的關注度不斷提升,不少藝術家致力於傳統技法的復興與當代創新,通過舉辦展覽、工作坊等形式,讓這一古老藝術形式重新煥發生機。臺灣的岩彩藝術在融合本土原住民文化與現代藝術語言方面頗具特色,形成了獨樹一幟的風格,受到海內外藝術界的矚目。

 

兩岸岩彩藝術同根同源,交流合作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礎和廣闊的發展空間。從可能性來看,兩岸在岩彩藝術的材料運用、技法傳承、題材創作等方面各有亮點,臺灣的多元化藝術視角與大陸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市場優勢相結合,必將碰撞出更多藝術火花。此外,兩岸藝術家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傳承願望,為交流合作奠定了堅實的情感基礎。

 

在具體做法上,兩岸可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交流活動。首先,可定期舉辦兩岸岩彩藝術展覽,讓兩岸藝術家的作品相互借鑒、展示,增進彼此瞭解。其次,搭建岩彩藝術工作坊與研修班交流平臺,臺灣藝術家可來到大陸,與大陸藝術家共同深入自然,就地取材進行創作;大陸藝術家也可赴臺,學習臺灣岩彩藝術在融合本土文化方面的經驗。再者,建立兩岸岩彩藝術研究合作機制,共同開展岩彩藝術史、材料學、技法創新等方面的研究,推動學術成果共用。同時,利用新媒體平臺,加強兩岸岩彩藝術的線上交流,通過網絡展覽、線上講座等形式,擴大岩彩藝術的影響力。

 

隨著兩岸岩彩藝術交流的不斷深入,相信這一古老而富有生命力的藝術形式,必將在兩岸共同努力下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為兩岸文化交流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此次活動的成功舉辦,不僅展現了廈門在岩彩藝術領域的創新實力,也為兩岸文化交流注入了新的活力。未來,隨著岩彩創研中心的發展,這一古老而充滿生命力的藝術形式,必將在廈門這片熱土上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此次活動舉辦地“永誠譽臺灣青年創業基地”,是為臺灣青年在大陸創業就業搭建的重要平臺。基地地處廈門集美區,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完善的配套設施。基地積極為臺灣青年提供創業指導、政策諮詢、資源對接等服務,助力臺灣青年在大陸實現創業夢想。同時,基地也成為兩岸青年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經常舉辦各類文化活動,促進兩岸青年相互瞭解、增進友誼。***



中華農業報記者 游清一 廈門集美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