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農業報
canews.top
Product Center
News Center
新聞中心
科技賦能西安農業綠色轉型
來源: | 作者:本報 綜合報導 | 发布时间: 2025-07-31 | 350 次浏览 | 分享到:


7月25日,遊客在西安毅朝種養殖業專業合作社採葡萄。


“我們果園已經不使用化學肥料啦。”


“果樹的枝條、爛果,現在都成了香餑餑。”


“果樹行間種上毛苕子等綠肥作物,不僅減少了土壤水分的蒸發,還抑制了雜草。”

……

從秦嶺腳下的生態果園到渭河沿岸的生態農場,從都市農業園區到鄉村振興示範村,西安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深入推廣農業資源循環利用,積極探索綠色低碳發展新路徑。截至目前,西安市已有17家農場入選國家級及省級生態農場,輻射帶動越來越多的農戶實現農業資源高效循環利用,將生態農業從概念變為實景。


種養結合促資源循環利用


7月24日,在西安鄠益美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葡萄園內,遊客正在採摘、品嚐葡萄。 「咱的葡萄不用化肥,零農殘,果香濃鬱,營養成分高。這是剛摘的葡萄,您可以帶皮吃。」該公司負責人汪航對遊客說。


該公司配套建造了一座肉牛養殖場,所產牛肉供應當地餐飲企業。乾牛糞和果樹枝條經過分子膜智慧發酵堆肥技術,製成固態有機肥,用於葡萄園的土壤改良。濕牛糞經由沼肥處理設施發酵,轉化成液態有機菌肥,為果樹提供速效養分。


「這種種養結合的做法,充分發揮了資源循環利用的優勢,實現了農業廢棄物的近零排放。」汪航說,依靠這套完整生態循環模式,公司實現了化肥的全量替代。 2022年,西安鄠益美生態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入選國家級生態農場。


近年來,在西安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以下簡稱「西安農技中心」)指導下,西安市鄠邑區葡萄產業園區透過生態循環模式,不僅改善了土壤環境,也提升了果品品質和市場競爭力。


農業廢棄物變為有機肥


有機肥料不僅能改善土壤結構、提升地力,還能有效降低土地對化學肥料的依賴。如何把農業廢棄物變成有機肥,發酵過程是關鍵。


7月25日,記者走進西安稷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只見有機肥生產區整潔有序,一個「黑色魔術屋」正在持續冒著熱氣。這個「黑色魔術屋」下面是牛糞、水果樹枝條等農業廢棄物,現場幾乎沒有異味。


西安農技中心技術人員常小箭一邊工作一邊說,這個「黑色魔術屋」其實是一套智慧堆肥系統。外層覆蓋的分子膜是整個系統的核心技術,能夠阻隔堆肥過程中產生的氨氣等成分,有效減少異味外洩。分子膜還能阻隔雨水等外界水分滲入。


「以前堆肥發酵需要搭建大型棚舍和防雨設施,現在只需對地面進行簡單硬化處理,就能在露天環境下實現穩定發酵,極大降低了建設成本。」西安稷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技術負責人袁景說,這套系統實現了全過程遠程操控。過去發酵,每5天至7天需要人工將物料翻一次,以提供微生物氧氣,進行好氧發酵。現在只要在手機上一點,不用翻堆,就可以實現好氧發酵,節省了不少人力。


「我們針對林果枝廢棄物腐熟週期長、傳統堆肥附加價值低等難點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常小箭說,西安農技中心聯合西安工程大學專家團隊,創新研發出高效腐熟菌劑,使農業廢棄物的發酵週期縮短至15天至20天,發酵效率提升30%以上,實現了農業廢棄物向有機肥的高效轉化。


生態種植降本增效


在西安毅朝種養殖業專業合作社,一種綠色生態種植模式正在發揮作用:透過「以枝代肥、以草改土、以菌代藥」的方式,實現果園的低碳生態種植。


7月25日,該合作社負責人張毅朝指著葡萄葉片說:“你看這個葉子,又大又厚,顏色黑綠發亮。這說明我們種的陽光玫瑰葡萄營養很充足,硬度好,果子個頭大。”


2022年以來,西安毅朝種養殖業專業合作社嘗試應用“三位一體”土壤微生物區系調控技術體系,通過“果樹枝條分子膜菌劑協同發酵高值化利用技術”“果園綠肥綜合利用技術”“'微生物+'土壤養分高效管理技術”,讓果園的果根循環利用,提升了果園土壤利用,實現了果園土壤利用,實現了微根的環境,”實現了微果種植的基礎。


「這套技術體系為果園帶來實實在在的改變。」張毅朝說,以前每畝地的底肥要用100公斤複合肥,今年僅用了10公斤,葡萄長勢非常好,既降低了成本,又實現了增收。 2023年,西安毅朝種養殖業專業合作社入選全省生態農場。


西安農技中心副主任楊雍說,目前,西安市以技術創新為引擎,在生態循環農業領域多點突破。從農業廢棄物高效轉化,到蔬菜秸稈全量利用等技術;從「綠肥+」果園生態循環綠色低碳,到「秸稈—養畜—菌肥—果糧」種養循環等模式,一系列創新技術、創新模式正加速落地,讓綠色成為農業高品質發展的鮮明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