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2025年體彩杯海峽兩岸(連城)青少年棒球邀請賽的熱潮在連城持續升溫,這座位於福建西部的小城,正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旅遊資源,向來自臺灣的青少年和嘉賓們展現著獨特的魅力。除了賽場上的激情對決,連城的諸多文化地標和特色活動,成為兩岸青少年增進瞭解、深化情誼的另一片重要天地。

“連城”這片總面積2579平方公里、總人口35萬的土地,有著眾多閃亮的名片。它是“中國優秀旅遊縣”“中國客家美食名城”,更是紅色聖地、客家祖地、生態福地和旅遊勝地。作為著名的革命老區、原中央蘇區縣份,1929年毛澤東曾率紅四軍3次進駐連城,領導了著名的“新泉整訓”,這裏的110處省級以上革命文物,訴說著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而作為客家祖地,連城被譽為古中原文化的“活化石”,擁有3個國家歷史文化名村、16 個中國傳統村落和8項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著厚重的客家記憶。

在連城的眾多文化瑰寶中,四角井歷史文化街區格外引人注目。坐落於縣城中心的它,是住建部重點扶持專案和2023年福建省縣城更新樣板工程。街區內8項國家級和9項省級非遺專案,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20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以及超過百處的歷史建築,都在訴說著連城的歷史文脈。值得一提的是, 8月7日- 9日,“連城非遺奇妙夜”活動將在這裏舉行,“火樹銀花”夏夜專場演出、“星河幻境”無人機煙花展演、“霓裳幻夜”國潮巡遊等精彩活動,讓臺灣青少年有機會在夏夜光影中感受非遺的獨特魅力。而連城的民俗文化交流團曾多次前往臺北、新竹、苗栗、高雄等地開展巡遊表演,深厚的交流淵源為此次活動增添了更多意義。

世界地質公園、國家5A級旅遊景區冠豸山,是連城的另一張璀璨名片。它與“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武夷山同處武夷山脈,同屬丹霞地貌,享有“北夷南豸,丹霞雙絕”的美譽。景區內不僅有40餘種自然景觀,呈雄、奇、幽、秀、絕之大觀,還有宋元以來修建的眾多書院和摩崖石刻,林則徐、紀曉嵐等名人的題匾更是增添了人文底蘊。九龍湖景區作為冠豸山風景區的組成部分,山奇水秀,業態豐富,“水上飛人+摩托艇”等表演專案讓人期待不已。
連城縣明清牌匾陳列館作為福建省第一家以匾額文化為主題的展覽館,317 餘件(套)牌匾涵蓋旌表、科舉、功名等多個門類,生動展示了古人的人生歷程。其負責人楊芳出版的專著《古匾集粹》,填補了國內“匾額學”學術研究空白。而匾額文化交流考察團曾赴臺北、新竹、苗栗等地開展交流合作,與臺灣的文化聯結緊密。

四堡雕版印刷古鎮是全國現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雕版印刷古書坊建築群所在地,明清時期曾“壟斷江南、行銷全國、遠銷海外”,在臺灣也設有銷售網點。清代著名將領鄒經,出生於四堡,官至臺灣水師協鎮,為保衛臺灣海疆立下卓著功勳。如今,這裏仍傳承著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2024年先後接待了多批臺灣同胞,延續著兩岸的文化交流。

被譽為“民間故宮”的培田古村落,是南方地區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居民群落之一,與廣州梅州圍龍屋、永定土樓共同被譽為“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葩”。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耕讀傳家’的培田古村落就在福建”。這裏打造了多個特色展館,全面展示培田儒家思想“文墨之鄉”的風采,“夜八景”沉浸式夜遊專案更是吸引著眾多遊客。


此次來連城參加棒球賽事的臺灣青少年,在賽場之外,有機會深入感受這座城市的文化魅力。從客家美食到非遺技藝,從紅色歷史到自然景觀,連城的每一處都散發著獨特的吸引力,為兩岸青少年的交流搭建了更廣闊的平臺,讓他們在領略文化之美的同時,進一步增進彼此的瞭解與情誼,為兩岸融合發展注入更多活力。
中華農業報 記者 遊清一 龍岩/連城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