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收期間,青島首次舉辦全市綠色增糧競賽,120個符合資格的種糧主體中,7個地塊畝產超800公斤。其中,即墨區「五良融合」示範田以實打畝產886.9公斤創下全市高產示範田單產歷史最高紀錄,此次活動展現了青島農業的豐田潛力,更彰顯了科技與農業深度融合的顯著成效。

設施農業西紅柿大棚。
科技助農智慧農業開啟新篇章
在科技的強力推動下,青島農業正邁向智慧化發展。以平度市蓼蘭鎮的七河生物菌棒智慧化生產基地為例,AI運輸機器人高效運作,現代化菌菇車間的生產效率較傳統模式提升了3倍,現代設施農業憑藉高投入高產出、抗災能力強等優勢,成為保障農產品穩定供應的重要力量。同時,青島上合清水灣數位農業示範園透過AI演算法模擬種田“老把式”,實現了作物全生命週期的智慧化監測和遠端控制;萊西市望城街道凱盛浩豐現代設施農業產業園運用新一代玻璃溫室,充分利用自然光線,顯著提升了農作物的品質和產量。這些創新實踐為青島現代農業轉型升級注入了新活力。
科技的力量也延伸至高附加價值農業領域。平度建成了亞洲最大的蝴蝶蘭鮮切花生產基地,年出口白色蝴蝶蘭鮮切花超過300萬支,銷售額達1億元。此外,全球首艘15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2-1」交付運營,其「船載艙養」模式設計年產高品質魚類約3600噸,為名優魚種養殖提供了全新解決方案。
為支持智慧農業的發展,青島投入20億元「設施貸」專款,建成智慧溫室389個,並透過「政府+公司+合作社+農民」模式,推動科技與農業深度融合。

膠州大白菜。
特色引領品牌農業照亮鄉村振興之路
特色品牌是青島農業競爭力的核心體現。今年5月24日,青島市科技活動週啟動儀式上,20餘個自主選育的特色新品種集中亮相,充分彰顯了農業科技自立自強的「青島力量」。西海岸新區的藍莓種植面積近10萬畝,是全國縣域面積最大的藍莓規模化生產基地,被譽為「中國北方藍莓產業化的搖籃」;萊西市店埠鎮胡蘿蔔種植戶達7000多戶,年總產量25萬噸,帶動農戶年均增收8萬元,入選農業農村部「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十億元鎮」;平度市大澤山葡萄種植規模3.5萬畝,擁有300餘個葡萄品種,年產值達8億元,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金色名片」。
為助力農產品走向全國,青島建構了完善的政策體系與激勵機制。透過組織80多家知名農產品參加長三角推介活動及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達成簽約訂單及合作意願1,700萬元。展會上,膠州大白菜等品牌農產品以棵為單位出售,單價達30-60元,價格遠超普通大白菜。
近年來,青島不斷優化政策支持培育龍頭企業,培育出18家「鏈主企業」和32家新一代「青島金花」企業,市級以上知名農產品品牌227個,其中,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54個,位居全國副省級城市首位;此次舉措帶動1111家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實現超過240億元農業工作……24023232萬元。
從傳統農業的轉型升級到鄉村振興的全面帶動,青島的探索證明:品牌化不僅是農產品的“身份標識”,更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動力。未來,青島將繼續以科技為引擎,以特色為突破口,推動農業全產業鏈升級,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絕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