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農業報
canews.top
Product Center
News Center
新聞中心
思明臺胞驛站鼓浪嶼聯誼點啟幕-十街全覆蓋繪就兩岸融合新圖景
來源: | 作者:本報 綜合報導 | 发布时间: 2025-08-07 | 419 次浏览 | 分享到:

琴聲悠揚,墨香氤氳。8月7日上午,“融合向心-鼓浪花開”思明臺胞驛站鼓浪嶼聯誼點啟動儀式在鷺潮·鼓浪嶼美院溫情啟幕。隨著這一聯誼點的落地,思明區實現十個街道涉臺服務聯誼點全覆蓋,為轄區臺胞搭建起更密集、更貼心的“兩岸之家”,讓跨越海峽的情感聯結在琴島的百年風華裏愈發深厚。



啟動儀式上,思明臺胞驛站鼓浪嶼聯誼點三方共建簽約儀式順利舉行,鷺潮·鼓浪嶼美院、屬地街道與臺胞代表共同落筆,為這一融合平臺注入多元合力。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地,鼓浪嶼不僅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記憶,更因兩岸共同的文化基因成為聯結同胞的天然紐帶。此次聯誼點選址鷺潮·鼓浪嶼美院,正是看中其作為藝術展覽、文化消費與青年交流高地的獨特優勢。



“鼓浪嶼的每一棟老建築都在訴說兩岸共同的歷史,在這裏設立聯誼點,是讓文化成為融合黏合劑的最佳實踐。”屬地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以聯誼點為樞紐,聯動島上歷史風貌資源與臺胞社群力量,策劃系列文化研學、民俗體驗活動,讓臺胞在沉浸式感受琴島魅力的同時,找到“此心安處是吾鄉”的歸屬感。



據瞭解,鼓浪嶼聯誼點特別邀請坊間美學酒店運營負責人、臺胞許清惠擔任召集人。“從臺胞到‘召集人’,身份的轉變讓我更想為兩岸朋友搭起橋樑。”許清惠說,鼓浪嶼的煙火氣與藝術氛圍打動了許多臺胞,未來將定期組織茶話會、行業沙龍,讓臺胞在這裏既能找到生活幫手,也能遇見事業夥伴。



活動現場,一場“兩岸家書書信展”引發臺胞共鳴。在悠揚的鋼琴聲中,臺胞們提筆在明信片上寫下對家鄉的思念,字跡裏有對親人的牽掛,有在廈生活的點滴,更有對兩岸融合的期盼。“雖然隔海相望,但筆墨能傳遞最真摯的情感。”臺胞張育琦老師一邊書寫,一邊感慨,聯誼點組織的這類活動,總能精准觸達臺胞的心聲,“就像今天,寫著寫著就想起小時候和家人在鼓浪嶼遊玩的場景,很溫暖。”



漫步鷺潮·鼓浪嶼美院園區,兩岸嘉賓在鼓浪嶼當代藝術中心KCCA駐足,沉浸式體驗臺胞參與的酒店專案——《時空重疊與消融·坊間活化戲劇圖景》交互裝置展。展覽以鼓浪嶼歷史建築為原型,融合用戶體驗地圖與五感交互技術,讓觀眾在指尖觸碰間,感受百年建築與現代藝術的碰撞,體會兩岸同胞對文化傳承的共同匠心。



“美院本身就是年輕人聚集的地方,我們計畫在這裏建立臺青就業創業基地,讓聯誼點不僅是交流平臺,更是臺青逐夢的‘孵化器’。”鷺潮·鼓浪嶼美院副總經理李莉介紹,未來將結合藝術展覽、時尚消費場景,為臺青提供創業諮詢、資源對接、作品展示等服務,“比如讓臺青設計師的作品融入園區文創,讓兩岸青年的創意在這裏開花結果。”

 

自2015年5月首個聯誼點成立以來,思明臺胞驛站以全國首創的“O2O”模式(線上資訊交流+線下實體聯誼)為抓手,已累計建立16個聯誼點,服務台胞超30萬人次。今年以來,思明區更是好戲連台:福建·廈門臺灣周、2025年海峽兩岸鄭成功文化主題活動等80餘場交流活動輪番上演,“思明臺胞驛站線上地圖”聯動百度地圖精准導航,讓臺胞動動手指就能找到身邊的“服務站”。

 

“從‘點’的覆蓋到‘面’的融合,思明區始終在探索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的路徑。”區涉臺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持續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讓十個街道的聯誼點各展所長-有的聚焦創業幫扶,有的深耕文化交流,有的主打生活服務,形成“一街一特色、點點有溫度”的服務網絡,讓臺胞在思明不僅“落得下”,更能“融得進、發展好”,為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第一站貢獻思明力量。



琴島之上,鼓浪花開。鼓浪嶼聯誼點的啟動,不僅是思明區涉臺服務的“全覆蓋”節點,更是兩岸融合向深向實的生動注腳。在這裏,歷史與當下對話,文化與情感共鳴,一幅“兩岸一家親”的和美畫卷正徐徐展開。

 

中華農業報 記者 游清一 廈門/鼓浪嶼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