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農業報
canews.top
Product Center
News Center
新聞中心
中英“三茶統籌”對話啟新篇
來源: | 作者:本報 綜合報導 | 发布时间: 2025-09-10 | 466 次浏览 | 分享到:

9月9日上午,“海聯會客廳·走進投洽會”中英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對接交流活動在福建廈門圓滿落幕。這場以茶為媒的國際對話,不僅彙聚中英兩國政府代表、行業領袖與企業力量,更在兩岸融合發展政策背景下,為兩岸茶產業搭建起“借國際平臺拓合作、以協同創新提價值”的新路徑,成為兩岸茶界共用全球機遇的重要契機。



福建作為中國茶文化核心發源地與茶產業重鎮,既是兩岸融合發展的前沿陣地,也是台資茶企深耕大陸市場的重要落點。活動現場,福建省商務廳二級巡視員陳奇明確提出推動“三茶統籌”(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統籌發展)、助力中國茶走向世界的目標,這一方向與兩岸茶產業合作需求高度契合。



長期以來,臺灣在精緻茶品加工、茶藝文化創新、茶科技應用等領域積累深厚優勢,而福建擁有武夷岩茶、安溪鐵觀音等知名茶類的產業基礎與全球市場管道,兩岸茶企早已形成“技術互補、市場共用”的合作格局,此次中英對話則為這種融合合作注入了國際視野。英國駐廣州總領事孟詩然(Sarah Mann)在致辭中直言,茶是英中文化交流與經貿往來的“雙重紐帶”,期待通過對話深化雙方在文化互鑒、產業協作與科技創新領域的合作。這一表態為兩岸茶企聯合開拓歐洲市場提供了信號-台資茶企可依託大陸茶產業的國際佈局,將臺灣特色茶品、茶藝服務與英國茶飲消費市場需求對接,例如借助英國川寧紅茶等百年品牌的管道經驗,探索“兩岸聯名茶品”“中式茶藝+英式下午茶”的融合產品,實現從“產品出口”到“文化輸出+產業合作”的升級。



在分領域交流中,兩岸茶產業的合作潛力進一步凸顯。茶文化環節,央視《走遍中國·武夷茶文化》主講人葉燦闡釋中國茶文化的當代價值,英中貿易協會華南區首席代表塗懷穎提出“以茶為媒促投資貿易”,這與臺灣茶藝文化注重“體驗感”“儀式感”的特點相呼應,兩岸可聯合打造“中華茶文化國際推廣平臺”,將福建武夷山茶旅資源與臺灣高山茶品鑒體驗結合,共同參與國際茶文化交流;茶產業環節,正山堂董事長江志東分享的“紅茶產業體系全球化”實踐,為兩岸茶企共建“從茶園到茶杯”的全產業鏈提供參考,台資茶企可參與福建茶企的海外種植基地、加工中心建設,共用標準化生產與品牌化運營經驗;茶科技環節,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趙志軍研究員強調科技對茶產品健康價值與產業效能的提升作用,而臺灣在茶提取物研發、智能制茶設備等領域的技術,可與福建茶企的規模化生產需求結合,例如聯合開發茶氨酸保健品、便捷式茶飲設備,推動兩岸茶科技成果落地轉化。



活動中,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邱敏特別指出,“三茶統籌”是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路徑,呼籲中英加強政策協同與資源整合。對兩岸茶產業而言,這意味著可借助投洽會等平臺,建立“兩岸茶產業協同創新中心”,共同參與國際茶產業標準制定,將兩岸合作成果融入全球茶產業鏈。例如,在RCEP框架下,兩岸茶企可聯合申請“原產地累積規則”,降低茶產品出口關稅成本;在茶科技領域,可共同申報國家級科研專案,推動兩岸茶科技人才聯合攻關。

 

自由交流環節,中英嘉賓品鑒特調茶飲、探討市場開拓方向時,多位台資茶企代表現場與英國茶商、福建茶企達成初步合作意向-臺灣南投某茶企計畫與福建武夷山茶企聯合開發“岩茶+臺灣高山茶”拼配茶品,針對英國市場推出“下午茶套裝”;另有台資茶科技企業與福建科研機構探討共建“智能茶藝設備聯合實驗室”,推動技術成果在中英市場同步落地。



作為投洽會的重要配套活動,此次中英“三茶統籌”對話不僅是國際茶產業合作的新起點,更是兩岸茶產業深化融合、共拓全球市場的“助推器”。隨著兩岸融合發展政策持續推進,投洽會等平臺將繼續為兩岸茶企提供“對接國際資源、實現價值創造”的舞臺,推動兩岸茶產業從“規模擴張”向“品質提升、品牌增值、文化賦能”的高質量發展跨越,共同書寫中華茶文化走向世界的新篇章。

 

中華農業報記者 游清一 福建/廈門報導

 

***“永誠譽臺灣青年創業基地”位於集美軟體園三期“羅普特科技園”A棟, 是專為臺灣青年在大陸創業就業搭建的重要平臺。基地地處廈門集美區,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完善的配套設施。基地積極為臺灣青年提供創業指導、政策諮詢、資源對接等服務,助力臺灣青年在大陸實現創業夢想。同時,基地也成為兩岸青年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經常舉辦各類文化活動,促進兩岸青年相互瞭解、增進友誼。***


基地地址:厦门火炬高新区软件园三期凤岐路188-1号717


服務專線:13205939068洪圆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