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農業報
canews.top
Product Center
News Center
新聞中心
豐收季|從江:生態農業實現“一田三收”
來源: | 作者:本報 綜合報導 | 发布时间: 2025-09-19 | 259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5年,從江縣「稻魚鴨」綜合種養面積突破12萬畝。透過政策扶持、技術推廣和模式創新,實現了生態保護與農業增效的雙贏,成為推動現代生態農業轉型的典範。此模式不僅打造了「從江稻花魚」「從江小香鴨」等特色農產品品牌,更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持續動能。



金秋時節,稻香魚肥。在從江縣洛香鎮榮新村的稻魚鴨複合生態系示範基地,稻穀豐碩、魚躍鴨歡,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豐收景象。工作人員正忙碌地進行測驗驗收。 「我們這600畝示範基地,今年水稻收了300多噸,」從江縣農業農村局畜牧師楊再華介紹道,“每畝投放20斤魚苗,總共收穫2萬多公斤魚;鴨苗投放300羽,現在每隻都長到了4到5斤。”




稻魚鴨複合系統是延續千年的生態種植養殖方式,在同一片稻田中融稻種植、養魚和養鴨於一體。魚鴨遊動幫助鬆土、捕蟲、食草,它們的排泄物成為水稻的天然肥料,顯著減少了化肥和農藥使用,保障稻米綠色有機;水稻則為魚鴨提供微生物餌料和庇護場所,真正實現“一田三收、一舉三得”,極大提升了土地利用率與綜合效益。


「以前我們只知道插秧後放魚苗和鴨子進田,」榮新村村民陸廣奇笑著說,「現在懂了這套系統的好處,還有政策支持,政府給我們提供技術、魚苗和鴨苗。收穀子時,還能同時收穫田魚和本地鴨,收入比以前多多了! ”同村村民梁乃勇祥也喜獲豐收:“我今年收了2000多斤穀子,100多斤魚,養了10隻鴨子——生活過得越來越好!


自從江侗鄉稻魚鴨複合系統被列為全球和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以來,當地不斷加強對這一傳統模式的保護與推廣力度,持續投入資金、技術和政策資源,推動產業規模化發展。從江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陸宏表示:「今年全縣稻魚鴨綜合種養面積突破12萬畝,累計發放稻種7000多公斤、魚苗28萬公斤、鴨苗1萬餘羽;累計發放稻種7000多公斤、魚苗28萬公斤、鴨苗1萬餘羽;累計發放稻種5萬噸,田魚產量3000噸,鴨苗1萬餘羽;預計稻穀產量5.5萬噸,田魚產量3000噸,鴨肉產量800噸。”預計稻穀產量5.5萬噸,田魚產量3000噸,鴨肉產量800噸。


如今,從江稻魚鴨複合系統正以其獨特的生態和經濟價值,為鄉村振興注入持續動能。這個千禧年農耕智慧不僅有效帶動群眾增收,更透過產業融合煥發出新的生機。下一步,從江縣將充分挖掘稻魚鴨農業文化遺產品牌,創造農耕文化體驗基地,推動農旅深度融合,帶動鄉村旅遊發展,建構一二三產融合的產業鏈,進一步提升綜合效益,為鄉村振興增添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