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閩南漳州人聯盟大會”在福建漳州隆重舉行,以“四海同心、共贏未來”為主題,吸引近600名海內外嘉賓齊聚。其中,來自臺灣地區的各界人士代表與東南亞多國鄉賢、港澳同胞一道,在漳州這片先祖開拓之地,共溯血脈根源,重溫開漳聖王陳元光的歷史榮光,“歸家”之感在臺胞心中尤為濃烈。

“無論是家族族譜記載,還是臺灣各地的聖王廟香火,都清晰指向漳州這一祖地。”參會的臺灣鄉賢代表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自入住漳州賓館起,隨處可感的開漳文化印記,瞬間想起臺灣家鄉的聖王廟-那裏的楹聯、祭祀儀式,與漳州本地如出一轍。據統計,目前臺灣地區崇祀開漳聖王陳元光的廟宇已超300座,僅主祀廟宇就達86座,遍佈全臺各地,成為臺灣鄉親維繫祖地情感的重要精神地標。
當晚大會的開場儀式,讓臺胞代表們倍感親切與震撼。舞臺上,身著唐服的將領與陳政、陳元光父子造型,再現了當年陳氏父子率87姓將士入閩開拓的壯闊場景;會場內,87面代表不同姓氏的紅旗迎風招展,每一面旗幟背後的家族故事,都與臺灣許多家族的遷徙史緊密相連-當年隨陳元光入閩的87姓將士後裔,不少輾轉遷居臺灣,將開漳文化與家族血脈一同帶到寶島,如今臺灣諸多姓氏的根源,皆可追溯至這87姓族群。

提及開漳聖王陳元光,兩岸同胞有著共同的歷史記憶。唐朝總章年間,閩南動盪,13歲的陳元光隨父陳政率軍入閩平亂,21歲子承父業平定戰亂,首任漳州刺史後,以興學教化、族群融合、深耕經營之策,將荒蠻之地打造成“衣冠文明”之邦。正是這位改寫閩南歷史的關鍵人物,其精神與事蹟隨後裔遷徙傳入臺灣,成為兩岸共同的文化財富。如今全球近千座紀念陳元光的廟宇,臺灣占比逾三成,每逢祭祀節日,臺灣各地聖王廟香火鼎盛,與漳州祖地的祭祀活動遙相呼應,形成跨越海峽的文化聯結。
參會臺胞表示:此次漳州之行不僅是一場尋根之旅,更讓大家深刻感受到“四海同心”的真諦-無論身處臺灣還是海外,漳州人的血脈根源與文化基因始終緊密相連。

未來期待以開漳文化為紐帶,進一步加強兩岸及海內外漳州後裔的交流合作,在共贏發展中延續先祖開拓精神,讓這份跨越千年的血脈情誼愈發深厚。
中華農業報特約記者陳勇猛 福建/漳州報導
***“永誠譽臺灣青年創業基地”位於集美軟件園三期“羅普特科技園”A棟, 是專為臺灣青年在大陸創業就業搭建的重要平臺。基地位於廈門集美區,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完善的配套設施。基地積極為臺灣青年提供創業指導、政策諮詢、資源對接等服務,助力臺灣青年在大陸實現創業夢想。同時,基地也成為兩岸青年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經常舉辦各類文化活動,促進兩岸青年相互瞭解、增進友誼。***
基地地址:廈門火炬高新區軟件園三期鳳岐路188-1號717
服務專線:13205939068洪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