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參加 “漳州人聯盟大會活動” 嘉賓在漳浦-古雷線展開第二日考察行程。從承載兩岸淵源的漳浦藍氏三傑故居、趙家堡,到展現漳州發展活力的漳州聯盛漿紙有限公司,一行人在歷史印記與現代產業間穿行,不僅觸摸到兩岸血脈相連的深厚根基,更見證了家鄉蓬勃向上的發展態勢,對兩岸深化交流、共謀發展充滿期待。

考察首站來到漳浦「藍氏三傑」故居,這裡的一磚一瓦都承載著跨越海峽的家國情懷。清代康雍乾年間,佘族英雄藍理、藍廷珍、藍鼎元憑藉「平臺、治臺、籌臺」的功績,在兩岸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走進藍廷珍府第,108 間呈「回」字形分佈的廂房,巧妙詮釋著「團圓聚合」的美好寓意,讓人頗有感觸;遺存的2層碉樓,石砌底層與夯土上層相結合,牆寬近1米,獨特的建築風格中透露出當年的防禦智慧。
聽著工作人員講述先輩「破腹拖腸血戰澎湖」、開拓臺灣、經世治臺的壯舉,臺媒嘉賓紛紛表示震撼,「這些故事讓我們真切感受到,兩岸的聯結從來不是一句空話,而是刻在血脈裡、寫在歷史中的深厚緣分。」
離開藍氏三傑故居,考察團來到趙家堡。這座由明朝趙宋皇族後裔趙範於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始建、其子趙義擴建的古堡,仿兩宋故都佈局,可謂「兩宋故都的縮影」,如今已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站在古堡外,6米高、2米寬、周長1082米的外城牆氣勢恢宏,4座城門威嚴矗立;走進古堡核心區,三層宋式方樓「完璧樓」引人注目,樓內天井地道直通城外,居住與防禦功能完美融合;園內「汴派橋」「墨池」碑等景觀,處處體現著王族遺風與匠心巧思。臺媒嘉賓漫步其間,不時駐足拍攝,對古堡的建築規劃與文化底蘊讚歎不已,「從這裡能看到兩岸文化的同源同根,這種深植於歷史的文化紐帶,是任何力量都無法割斷的。」

考察的最後一站,來到赤湖工業區內的漳州聯盛漿紙有限公司,這裡的現代化場景與繁忙氛圍,讓一行人感受到漳州產業發展的強勁動力。作為福建省造紙行業的龍頭企業,聯盛漿紙佔地達4567畝,其林漿紙一體化項目總投資約180億元,建成後預計年產量可達390萬噸,年產值約180億元,稅收逾10億元。如今,該企業已成為漳浦縣的納稅大戶,廠區內現代化的廠房整齊排列,建設現場熱火朝天,處處展現著生機與活力。

“沒想到家鄉的產業發展這麼迅猛!”嘉賓在參觀過程中不時發出感慨。他們詳細瞭解企業的生產流程、技術創新與市場佈局,對企業的發展規模與潛力給予高度評價。有嘉賓表示,漳州在產業升級與經濟發展上的成果有目共睹,這不僅為家鄉帶來了繁榮,也為兩岸合作創造了更多機遇。「臺灣在相關產業領域也有一定的技術與經驗,兩岸如果能加強交流合作,優勢互補,一定能實現共贏發展。」

此次漳浦-古雷線考察,讓參觀者收穫頗豐。從歷史遺跡中感受兩岸深厚的淵源,到現代產業中見證家鄉的發展活力,每一個瞬間都讓他們對「兩岸一家親」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漳浦-古雷線的考察行程,不僅是一次尋根之旅,更是一次尋覓合作機遇、暢想未來的旅程。歷史已經證明,兩岸同胞血脈相連、休戚與共;如今,家鄉的蓬勃發展又為兩岸交流合作打開了更廣闊的空間。期待今後能有更多這樣的考察交流機會,讓更多臺灣同胞走進家鄉、瞭解家鄉,也希望兩岸能進一步暢通交流管道,在文化、經濟等領域開展更深層次的合作,共同傳承優秀文化,共創兩岸繁榮發展的美好未來。
中華農業報特約記者陳勇猛 福建/漳州報導
***“永誠譽臺灣青年創業基地”位於集美軟件園三期“羅普特科技園”A棟, 是專為臺灣青年在大陸創業就業搭建的重要平臺。基地位於廈門集美區,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完善的配套設施。基地積極為臺灣青年提供創業指導、政策諮詢、資源對接等服務,助力臺灣青年在大陸實現創業夢想。同時,基地也成為兩岸青年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經常舉辦各類文化活動,促進兩岸青年相互瞭解、增進友誼。***
基地地址:廈門火炬高新區軟件園三期鳳岐路188-1號717
服務專線:13205939068洪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