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農業報
canews.top
Product Center
News Center
新聞中心
白樺鄉白樺村棚室吊瓜繪就鄉村振興“甜蜜圖景”
來源: | 作者:本報 綜合報導 | 发布时间: 2025-06-27 | 266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日,白樺鄉白樺村的300餘座棚室迎來生長關鍵期,沙壤土上藤蔓舒展,吊瓜苗在棚室溫控環境中茁壯生長。這座被甘河與五岔河環抱的村落,正憑藉棚室種植技術破解無霜期短的種植難題,讓本土「明星」——白樺吊瓜成為帶動村民增收的「甜蜜引擎」。



身為村裡的種瓜能人與科技特派員,張桂珍28年的種植經驗已成為棚室經濟的技術支撐。她管理的7個棚室、12000餘株吊瓜苗佔地3500平方米,憑藉獨特的嫁接技術與田間管理,吊香瓜單瓜均重7-8兩、甜度達14度,年利潤超10萬元。 「棚室就像氣候調節器,白天蓄熱、夜間保溫,配合充足的光照,吊瓜的糖分積累比露地種植高3-4度。」她介紹道,從吊蔓繩45度綁紮到掐尖打杈的時機把控,這些需要經驗沉澱的技術細節,如今透過她牽頭的技術小組,正逐步推廣至全村。



棚室經濟的規模化效應正在顯現。目前白樺村52戶村民參與吊瓜種植,10萬平方公尺種植基地2024年產量突破40萬斤,年增長率達5%,產值超300萬元。駐村第一書記田靜表示,棚室集群不僅實現了錯季上市,更透過統一溫控、水肥管理提升了果實一致性。 「過去靠天吃飯,現在靠棚室'築巢',即使外界氣溫驟降,棚內仍能保持15-28℃的適宜生長溫度。”



在品質與產量雙重提升的基礎上,棚室經濟正推動產業升級至品牌化。印有「加區白樺香」商標的禮盒內,精選吊瓜以獨立泡棉網套包裝,透過冷鏈物流遠銷哈爾濱、北京、上海等城市。村民算過一筆帳:普通散裝吊瓜每斤售價8元,禮盒裝按個計價後溢價達30%,光包裝環節就為農民增收超20萬元。



六月的棚室頂折射陽光,即將迎來膨果期的吊瓜在藤蔓間若隱若現。這些被棚室守護的果實,既是村民們彎腰耕耘的見證,更是鄉村振興畫卷中「甜蜜經濟」的生動註腳。從技術突破到產業集群,白樺村正以棚室為支點,翹起一條特色農業的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