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農業報
canews.top
Product Center
News Center
新聞中心
再訪懸崖村:吃上旅遊飯,村民人均年收入近2萬元
來源: | 作者:本報 綜合報導 | 发布时间: 2025-07-23 | 477 次浏览 | 分享到:

「現在的懸崖村,修起了酒店、民宿,走上了農文旅融合的路子,不少村民從中獲得可觀的收入。這些都離不開『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政策支持。」7月21日,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在昭覺召開「再訪懸崖村」新聞發布會,在記者裡問起了聖梟邊區的學生譟襴譟區代表了譟脩鎮學生。


5年前,懸崖村村民搬遷到昭覺縣的沐恩邸、昭美等社區生活。就在發表會當天,「錦繡天府·安逸四川」之紅色旅遊中地媒體聯動採訪活動來到昭覺縣,探訪部分搬遷群眾居住的社區,了解搬遷群眾生活狀況。


在莫色格服所在的昭美社區,有38戶197名懸崖村村民住在這裡。當記者問起5年來最大的變化時,搬遷居民吉巴日洛脫口而出:“搬進新房住的條件好了,娃兒在家門口就可以上幼兒園。”


懸崖村從藤梯到鋼梯再到搬遷新居,居住條件有了質的飛躍。 「除了住房改善外,懸崖村的『變化』可以說是無所不在。」昭覺縣古里鎮黨委書記帕查有格給出一組數據:2018年以前,全村人均年收入不到5000元,到2024年已達到19600元,村集體經濟從2018年以前的2024年已達到19600元,村集體經濟從2018年以前的2萬元增長到2024年。


懸崖村。


當天,記者還來到縣城沐恩邸社區。惹記伍果是沐恩邸社區的一位樓棟長,平時承擔著數據收集、政策宣傳、衛生管理等工作,閒暇時還參加社區開辦的繡娘工坊,工作時間靈活,可以把活兒帶回家幹。她的新家是100平方米的三房,有陽台。 「住在懸崖村山上的時候,我每個月至少要下兩趟山去鄰鄉買米麵糧油等生活物資,現在只需要一個電話,大米就能送到家門口。」她說。


村民搬遷了,但懸崖村乘上了文旅發展的快車。涼山文旅集團在該村進行「天空之谷」項目,探索「國企+村集體+村民」農文旅融合模式,每年向懸崖村分紅不低於38萬元。工程建設中,優先選用懸崖村及週邊村民務工。工程試營運後,已吸收懸崖村12名村民進入飯店工作。


懸崖村溫泉旅館和民宿。


「2024年,懸崖村、三河村、火普村全年接待遊客10.8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1,100萬元。」昭覺縣人民政府縣長白此聯在發布會上介紹,2021年以來,該縣累計投入資金36.5億元,實施產業項目506個,2021年以來,該縣累計投入資金36.5億元,實施產業項目506個,帶動貧民增脫貧元。


對於搬遷安置社區留守婦女就業,在寧波餘姚東西部協作資金支持下,昭覺搭建電子廠、服裝廠、彝繡工坊等7個幫扶車間,提供就業崗位,留守婦女月均增收2500元以上,真正實現「守著家、抱著娃、賺錢」。


28歲的莫色格服,是懸崖村的第二個大學生,走出大山的他,後來又回到家鄉,現在是昭美社區的基層工作人員。記者會結束,他急忙趕回社區工作。他說,未來,相信會有更多的村民加入懸崖村的建設中,讓村民過著更幸福的生活,讓懸崖村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