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安國的白術長得特別好,地裡的苗子比往年都壯實,可種植者心裡卻直打鼓。
往年這時候早該盤算著能賺多少,今年大夥兒都蹲在地頭抽煙,誰也不敢打包票能賣上好價錢。

老張家二十畝白術長得油光水滑,可昨兒去市集打聽行情,收購商給的價讓他心裡涼了半截。
隔壁李嬸家的棚育苗田更愁人,投了八萬多本錢,現在連保本都懸。

安國中藥材市場的老主顧今年都縮著手,倉庫裡積壓的貨還沒賣完,新貨又要下來了。
白術這玩意兒講究"三年兩頭收",今年偏偏趕上大年。農技站的數據顯示,光是安國週邊就擴種了三成多,大棚育苗的新技術讓畝產翻了倍。老把式們都說,沒看過這麼好的長勢,可產量上去了,價格就得往下出溜。
加工廠的王老闆翻著帳本直嘬牙花子,去年進的鮮切片到現在還堆在庫房。今年開春以來,來問價的主顧比往年少了一半,給的價碼連成本都裹不住。藥材市場的老周說,現在倉庫裡的白術片子就剩三百來噸,可等新貨上市,這個數得翻好幾番。

種白術的成本眼見著往上漲。包地種的農戶光租金一畝地就要多掏一千五,加上化肥農藥漲價,算下來每畝成本直奔八千塊。現在最怕的就是新貨上市時價格跳水,那可真要血本無歸了。
農技員小劉在地頭給大夥兒分析,傳統種植雖然產量低些,但勝在穩當;大棚育苗來錢快,可風險也大。今年這行情,保本比賺錢要緊。他建議農戶別都擠在上市時拋貨,可以分批出手,好歹能把本錢撈回來。

藥材市場的專家們都在觀望,說這次價格調整怕躲不過去。畢竟種的人多了,貨就賤了,這是老理兒。現在就看新貨上市後,加工廠和藥廠能吃多少。有經驗的老農戶已經開始聯絡老主顧,打算能出一點是一點。
這情形讓人想起五年前的那場白術爛市,當時不少包地大戶賠得連褲衩都不剩。今年雖然不至於那麼慘,但想賺大錢怕是難了。眼下最穩的法子,就是別貪心,見好就收。
安國的白術產業走到十字路口,產量上去了,市場卻跟不上。這回的教訓夠深的:種地不能光看產量,還得琢磨市場吃不吃得下。等這波行情過去,估計又得有一批人改行不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