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至11月是大蒜播種期,雲林農民忙著種植。
9月至11月是大蒜種植期,雲林各地可見農民在田間種蒜種景象,農糧署與雲林縣府農業處表示,依國內需求量推估全國合理種植面積約5000至5300公頃,避免發生產銷失衡,影響收益,提醒蒜農9月15日起到農會辦理種植登記。
雲林縣大蒜產量占全國9成,縣府農業處長魏勝德指出,大蒜為易產銷失衡敏感作物,過去農民會因當期採收價高而追價搶種,因此導致隔年量增價跌,避免產銷失衡,政府推動登記制度,縣府也設立「雲林數位農業行動平台」農民在種植作物後可即時登錄,讓農民清楚全縣主要作物種植面積。
農糧署統計,國內每年大蒜需求量約5萬3000公噸,推估合理種植面積為5000至5300公頃,只有合理種植規模才能有利益,為確保大蒜價格穩定,請農民在9月15日至11月15日前往辦理種植登記。
農糧署指出,大蒜是易產銷失衡敏感作物,未列入綠色環境給付計畫地方特色作物,但考量大蒜生長期間長及各地種植習慣不同,為保障農民權益,農糧署核定主產區雲林縣等地大蒜轉(契)作期從10月至隔年4月30日,休耕期自5月1日至8月31日,但農民須完成大蒜種植登記,未來大蒜若發生產銷失衡問題,將優先以種植登記有案的農民為輔導對象,呼籲農民在期限內辦理登記,保障自身權益。
另有鑑農村缺工、人力老化問題,農糧署與台南區農業改良場、大蒜產業策略聯盟共同推動大蒜機械化種植,補助農民團體購買大蒜播種機,並成立機耕團隊,有需要的農民可與大蒜策略聯盟連絡,電話05-5989455廖執行祕書。

9至11月是大蒜播種期,雲林農民忙著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