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農業報
canews.top
Product Center
News Center
新聞中心
以古箏為橋連黔臺-紮根貴州續寫兩岸情緣
來源: | 作者:本報 綜合報導 | 发布时间: 2025-09-20 | 261 次浏览 | 分享到:

“古箏琴弦震顫的不僅是音符,更是兩岸同胞心與心的聯結。”


蔡芳詠-臺灣高雄人,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現定居貴州畢節。


來自臺灣高雄的蔡芳詠,在大陸求學深耕音樂十餘載,如今定居貴州畢節,不僅收穫了學業、愛情與家庭,更以古箏為紐帶,搭建起黔臺文化交流的橋樑,讓兩岸情誼在悠揚樂聲中愈發深厚。

 

出身古箏製作世家的蔡芳詠,自幼便在父母的工坊裏與古箏結緣。她的父母曾在臺灣、福州開設古箏工廠,打造的樂器遠銷美國、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家,這份對傳統樂器的熱愛,也早早在她心中埋下種子。小學時一次北京音樂交流之旅,讓她被大陸扎實的音樂教育氛圍打動,“北京同齡人的專業功底讓我嚮往,也讓我堅定了來大陸學古箏的想法”。

 

2006年,蔡芳詠如願赴北京求學,從中央音樂學院附中起步,一路攻讀至本科、碩士,2021年順利取得音樂美學藝術學碩士學位。十餘載求學路,她不僅深耕古箏演奏技藝,更廣泛接觸山東箏派、浙江箏派等不同流派,在同宗同源的中華音樂文化根基上,與大陸樂友碰撞出多元的藝術火花。“每一種流派都藏著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但內核都是中華文化的韻味,這讓我更懂‘一脈相承’的意義。” 學業之外,大陸之行還為蔡芳詠帶來了珍貴的愛情。求學期間,她結識了四川音樂學院同專業的貴州畢節籍學子彭士泳,共同的音樂追求讓兩人從摯友走到伴侶,婚後她隨丈夫定居畢節,如今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家人一開始還擔心我在異鄉生活,但看到士泳孝順體貼,瞭解到貴州包容開放、充滿發展機遇,也放心了。”蔡芳詠笑著說,父母更是為了支持她,將古箏製作工廠從福州遷至畢節,依託當地招商引資優惠政策,讓家族事業在貴州煥發新活力。

 

紮根畢節後,蔡芳詠一家將對古箏的熱愛與貴州特色深度融合-他們就地取材,將畢節特產的生漆加入古箏製作原料,讓成品音色更渾厚、品質更上乘,工廠生意日漸紅火。而蔡芳詠並未止步於個人事業,她更想讓古箏成為黔臺交流的“使者”。 2024年7月,在多方協助下,蔡芳詠邀請臺灣民間古箏樂團赴黔,共同舉辦“兩岸一家親 共圓中國夢”古箏音樂會。悠揚的樂聲不僅打動了現場觀眾,演出結束後,樂團還專程前往畢節市赫章縣金銀山少兒活動中心,為易地搬遷兒童捐贈古箏與文具。



“音樂能傳遞純粹的美好,希望這些孩子能通過古箏感受到溫暖,享受藝術的快樂。”蔡芳詠說。 除了文化公益,蔡芳詠還主動當起貴州文旅的“推介官”。借著樂團來訪的契機,她精心安排成員遊覽西江千戶苗寨、黃果樹大瀑布等景點,讓臺灣同胞親身感受貴州的多彩民俗與壯麗風光。“對很多臺灣朋友來說,貴州不像北上廣深那樣熟悉,其實這裏的山水和人文特別有魅力。我想讓更多臺灣人走進貴州,瞭解這片土地的美好。”



如今,蔡芳詠已收到中央音樂學院博士研究生錄取通知書,即將重返母校繼續深造。談及未來,她坦言:“無論走到哪里,貴州都是我的家,兩岸音樂交流也是我一直要做的事。希望用古箏架起更多橋樑,讓兩岸同胞在文化共鳴中越走越近。”


中華農業報記者 游清一 貴州/貴陽報導

***“永誠譽臺灣青年創業基地”位於集美軟件園三期“羅普特科技園”A棟, 是專為臺灣青年在大陸創業就業搭建的重要平臺。基地位於廈門集美區,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完善的配套設施。基地積極為臺灣青年提供創業指導、政策諮詢、資源對接等服務,助力臺灣青年在大陸實現創業夢想。同時,基地也成為兩岸青年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經常舉辦各類文化活動,促進兩岸青年相互瞭解、增進友誼。***

基地地址:廈門火炬高新區軟件園三期鳳岐路188-1號717

服務專線:13205939068洪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