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農業報
canews.top
Product Center
News Center
新聞中心
兩岸媒體人貴州尋“加油”根脈
來源: | 作者:本報 綜合報導 | 发布时间: 2025-09-22 | 129 次浏览 | 分享到:

9月21日下午,“兩岸媒體感知多彩貴州-黔西南‘加油文化’尋源活動”在貴陽落下帷幕。作為臺媒記者,筆者全程參與活動,見證兩岸青年媒體人以創新視角挖掘“加油文化”內涵,用融合式交流打破傳播壁壘,讓中華文化基因成為連接兩岸民眾情感的紐帶。



此次活動中,兩岸青年媒體人的報導新意,首先體現在“沉浸式體驗+深度融合”的創作模式。不同於以往單向的採訪報導,兩岸媒體人、自媒體人全程並肩行動:一同走訪張瑛興辦書院的舊址,探尋清代“添燈加油”的歷史典故;共同深入貴州鄉村與產業園區,記錄中國式現代化的貴州實踐;協作拍攝短視頻、開展直播,將黔西南的山水風光、民俗文化與“加油文化”的拼搏精神融為一體。這種“不是簡單交流,而是基於共同文化基因的並肩創作”,讓報導少了距離感,多了同胞間的自然默契。



其次,傳播形式的“去說教化”也讓此次報導更具感染力。兩岸青年摒棄口號式宣傳,轉而用“日常生活記錄”打動受眾:鏡頭裏,有臺灣青年第一次嘗貴州酸湯魚時的驚喜,有看到貴州大數據產業發展時的共同讚歎。這些真實的細節通過短視頻、社交平臺快速傳播,在兩岸線民中引發熱議。

 

而這樣的創新報導,無疑精准擊中了兩岸民眾的情感共鳴點。一方面,“加油文化”承載的拼搏、互助精神,本就與兩岸同胞的共同記憶深度綁定-明清時期大陸先民開發臺灣的篳路藍縷,臺灣青年在各行各業打拼的奮鬥歷程,與張瑛“添燈加油”的精神一脈相承。

 

當兩岸青年共同講述這一文化故事時,很容易喚醒兩岸民眾對“同根同源”的認同。另一方面,報導中呈現的“同胞情”格外動人:採訪間隙的互相幫助、創作時的思想碰撞、分享各自成長經歷時的坦誠,這些自然流露的細節,讓“兩岸一家親”不再是概念,而是可感可知的真實互動。

 

當前,在民進黨當局阻撓兩岸交流的背景下,這樣的兩岸青年媒體交流更顯珍貴。正如參與活動的大陸學者徐曉全所言:這種融合式交流傳遞的不僅是大陸的美景與文化,更是“兩岸同胞發自內心的情誼”。而從駐陸臺媒的視角來看,此次活動的意義更在於為兩岸交流探索了新路徑:當兩岸青年能基於共同文化基因攜手創作,當真實、鮮活的故事能跨越海峽引發共鳴,兩岸民眾的心靈契合便有了更堅實的基礎,和平統一的動力也在這樣的點滴交流中不斷凝聚。



未來,期待有更多兩岸青年能像此次活動中的媒體人一樣,深入挖掘中華文化的精神標識,用創新的方式講述兩岸故事-畢竟,唯有讀懂共同的文化根脈,才能更堅定地走向共同的未來。



中華農業報記者 游清一 貴州/貴陽報導

***“永誠譽臺灣青年創業基地”位於集美軟件園三期“羅普特科技園”A棟, 是專為臺灣青年在大陸創業就業搭建的重要平臺。基地位於廈門集美區,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完善的配套設施。基地積極為臺灣青年提供創業指導、政策諮詢、資源對接等服務,助力臺灣青年在大陸實現創業夢想。同時,基地也成為兩岸青年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經常舉辦各類文化活動,促進兩岸青年相互瞭解、增進友誼。***

基地地址:廈門火炬高新區軟件園三期鳳岐路188-1號717

服務專線:13205939068洪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