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農業報
canews.top
Product Center
News Center
新聞中心
鳳梨果太小農民賣不出去!氣溫落差超標 一顆成本16元僅賣5元慘賠
來源: | 作者:本報 綜合報導 | 发布时间: 2025-09-23 | 528 次浏览 | 分享到:

鳳梨長不大


極端氣候正嚴重衝擊台灣農業!從鳳梨、番茄到柿子等作物產量大幅下滑,農民陷入「種得出卻賣不掉」的困境。以鳳梨為例,農民陳孟君無奈地表示,受日夜溫差失衡影響,現在僅有六成鳳梨達到市場標準,小鳳梨的售價甚至不到成本的三分之一。農業試驗所正積極進行品種改良,希望以耐熱品種確保農業生產力。面對氣候變遷加速惡化的嚴峻挑戰,台灣農業亟需找到生存之道!


極端氣候正嚴重影響台灣農業生產,從鳳梨、番茄到柿子等作物都面臨產量下滑的困境。日夜溫差失衡已讓農民難以維持正常收成,即使是耐熱的鳳梨也因溫差過大而無法正常生長。農民面對成本高但收入低的窘境,讓許多辛苦種植的作物只能被迫丟棄。農業試驗所正積極進行品種改良工作,希望培育出更耐熱的農作物品種,但這是一場需要十年以上時間的長期戰役。在氣候變遷加速的今日,台灣農業正面臨嚴峻挑戰,關乎糧食安全的重要議題需要更多關注。



一顆小鳳梨折射出台灣農業的困境,農民種得出卻賣不掉。鳳梨農陳孟君表示,現在的日夜溫差超過10度,遠高於鳳梨生長最適合的7至8度溫差,導致農作物無法正常生長。雖然這些小鳳梨果肉多汁香甜,但因為體積太小無法達到市場標準,只能以遠低於成本的價格出售。陳孟君解釋,一顆鳳梨的成本約15至16元,但小果只能賣4至5元,加上高昂的土地租金和搬運負擔,讓農民生計困難。她提到,十多年前種植鳳梨有九成能達到標準大小,現在好天氣時也只有六成合格。



極端氣候不只影響鳳梨,所有怕熱的作物都面臨減產危機。農試所農業工程組研究員姚銘輝指出,台灣農業生產環境正經歷劇烈改變,從2019年的乾旱到近年連續颱風帶來的長期豪雨,氣候極端化已對農業生產造成重大威脅。農試所正在進行番茄品種的耐熱研究,農試所助理研究員康樂解釋,番茄原生於安地斯山脈,喜歡涼冷環境,高溫會導致結果率下降並加劇病蟲害問題。透過育種技術,研究人員嘗試將野生番茄的耐熱基因導入一般品種,以提高產量並延長採收期。



柿子也同樣受到氣候變遷影響。全國柿子的結實面積從107年的5238公頃下降到113年的4637公頃,收量更從107年的8.4萬噸驟減至113年的4.8萬噸,幾乎減半。農試所作物組理研究員王維晨表示,暖冬和高溫導致柿子開花數量減少,直接影響產量。研究團隊正嘗試將不耐熱的甜柿與本地耐熱澀柿雜交,希望培育出兼具優點的新品種。


品種改良是一場長期戰役。農試所作物組研究員賴明信表示,水稻品種的篩選就需要12年時間。研究人員收集來自非洲與熱帶地區的水稻基因,與台灣在地品種雜交,在模擬高溫環境下篩選出適應性強的品系。在農試所的耐熱篩圃中,溫度高達37.4度,研究人員正在這樣的環境中尋找表現較好的耐熱水稻品種。



面對氣候變遷的加速惡化,台灣農業及各物種如何找到生存韌性,成為一場真正的硬仗。當田間作物被迫丟棄時,研究人員正嘗試用時間換取解方,但氣候變遷的腳步不會等待,這是關乎台灣糧食安全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