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農業報
canews.top
Product Center
News Center
新聞中心
希望田結出致富果河橋鎮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來源: | 作者:本報 綜合報導 | 发布时间: 2025-09-23 | 520 次浏览 | 分享到:

希望田結出致富果河橋鎮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初秋的永登郡河橋鎮。陽光灑在連片的溫室棚上。格外醒目。棚內。工人正忙碌。分揀清理最後一批麒麟西瓜。這些西瓜甜度高。銷路好。


💡 浙商投資遇上甘肅效率


「從浙江到甘肅。」陳榮國說。他看中的不僅是河橋鎮的好水土。更是地方政府的服務效率。 「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著落。」這是他最深刻的感受。


最讓人驚嘆的是速度。從土地流轉審批到基礎設施配套。都有專人全程幫。專案落地僅花了5個月。這樣的效率讓浙商能心無旁騖地種植。


🤝 「店小二」式服務護航發展


永登縣的成功離不開優化的營商環境。他們實行「一個專案、一套方案、一抓到底」 工作機制。縣級領導負責協調。專班追蹤服務。目標是保障項目招得來、落得下、建得快、發展好。


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實踐「一線工作法」。提供「一站式」全程代辦服務。幫辦員從立項批復到滴灌設施鋪設全程跟進。讓企業少跑路、快辦事。


🍉 甜蜜果實與可觀收益


麒麟西瓜品質優異。糖分含量遠超過普通品種。販售旺季時,每天90噸西瓜發往北京、上海、浙江等地。銷路供不應求。


工程落地最終惠及當地百姓。基地直接帶動當地百餘名民眾穩定就業。農戶在家門口務工。每月能賺3000多元。旺季有些裝卸工日工資能達到一天300元。實實在增加了收入。


🌾 技術賦能現代農業


永登縣的農業升級不止於招商引資。更在技術應用。他們大力實施高效率節水灌溉計畫。在川地的高標準農田舖管灌設備。在梯田鋪滴灌設備。將旱地變成水澆地。防止水土流失。增加土地肥力。


透過實施高效率節水灌溉、農地提升工程、深翻土地加增施有機肥、水肥整合計畫。永登縣20多萬英畝高標準農地的糧食產量可增收20%至30%。


👩🏻 婦女撐起半邊天


在永登設施農業的發展。婦女發揮著不可或缺的功用。女技術員佔比高達一半。她們常年奮戰一線。培訓農民技術骨幹。像彭秀玉這樣的技術員。及時為種植者解決病蟲害問題。保住收成。



在大棚管理中。常見「男主外。女主角內」的模式。女負責人負責日常管理。棚內務工的女性也逐漸成為「主力軍」。因為棚內活需要耐心細心。她們既能賺錢又能照顧家人。


🔬 科技田裡的創新與實踐


河橋鎮的樂山村。另一位探索者明永平。則在冷涼灌區試驗中藥材套種玉米。他與科研單位合作建立基地。種植羌活、板藍根等20多種中藥材。紫花苜蓿等30多種牧草。


他試驗的藥材套種玉米技術。每畝地能收2000多隻玉米棒。增收2000元。這項技術已被甘肅省科學技術廳認定為科學技術成果。明永平也從種植者變成了「科技農民」。


📈 產業興村的連鎖反應


永登縣的連城鎮牛站村。也透過調整產業結構發展了特色產業。他們建起了逾2,000英畝的特色農業種植基地。約佔耕地面積一半。主要種植番茄和無籽西瓜。


村黨支部引進企業流轉土地。探索「黨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民」的道路。村民既有土地流轉收入。又能就近務工。像曾經的建檔立卡戶蔣文清。如今年收入超14,000元。成功脫貧。



🔮 未來可期


永登縣副縣長黃文斌表示。他們將繼續優化營商環境。把「五定包抓」「全程代辦」等機制落到更多項目上。讓更多「外來客」變成「本地家」。讓更多「希望田」結出「致富果」。


永登縣以營商環境之「優」。謀高品質發展之「進」。他們致力於打造更開放的姿態。更務實的舉措。為市場添活力。為企業增便利。為群眾謀福祉。


💎 結語


河橋鎮的故事。是一個關於土地、人們和未來的故事。它告訴我們。鄉村振興需要資本與技術。更需要政府的貼心服務與制度創新。當外面的資本與本地的資源精準對接。當高效率的服務讓投資者安心。當科技的力量讓土地增值。希望的田野上一定能結出累累致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