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農業報
canews.top
Product Center
News Center
新聞中心
讓「糧袋子」更穩「錢袋子」更鼓丨山東供銷功能糧飼作物育種成果為現代農業注入新動能
來源: | 作者:本報 綜合報導 | 发布时间: 2025-09-30 | 506 次浏览 | 分享到: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持續推動生物育種產業化。山東供銷現代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供發集團」)與中農海稻(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積極響應,在山東省開展了5萬畝功能糧飼作物新品種試驗及生產示範種植。如今,馬上就到收穫季,這些新品種的產量和品質如何? 9月28日,山東省供銷合作社功能糧飼作物育種成果觀摩會給出了答案。



畝產倍增育種技術實現新突破


“大家看,這片玉米株型緊湊,果穗均勻一致,按照這個長勢,畝產能到750-800公斤!”9月28日上午,在鄒平市萬畝飼用玉米新品種試驗示範基地,中農海稻(深圳)公司高品質玉米育種中心技術總監張金龍一邊測量一邊讚歎。這片示範田種植密度高達5000-5500株/畝,所展示的新品種兼具耐密、高產量、高蛋白、高脂肪特性,且抗倒伏和抗病能力突出。


「這不僅是功能糧飼玉米育種的首創,更是特色玉米生物育種的重要突破。」張金龍表示,傳統育種中,玉米的產量與品質往往難以兼得。而眼前這個品種,透過先進的生物育種技術,成功實現了多方面優勢的融合,為養殖業提供了更優質的飼料原料選擇。


在濟南市章丘區千畝功能大豆新品種生產示範基地,「中農豆1號」也引發了與會人員的濃厚興趣。現場測產數據顯示,此品種理論畝產達380.59公斤,顯著高於全國大豆平均產量水準。 「顆粒飽滿,蛋白和脂肪含量優勢明顯。」中農海稻(深圳)公司研發部總監劉偉民向與會人員介紹。



換道超車破解飼料糧對外依存瓶頸


我國是世界畜禽業生產第一大國,飼料糧在糧食消費中佔比較高。目前,我國飼料糧的進口規模持續擴大,進口價格也顯著攀升,飼料糧對外依存問題愈發凸顯。



「解決大豆問題必須從根本入手。」參加觀摩會的農業專家紛紛表示,「此次育種創新,不僅為破解大豆困局提供了新路徑,也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創新模式。」牧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營養研發項目負責人王鑫也指出:“飼用玉米品種蛋白含量明顯比普通玉米高,若能在我國玉米主產區推廣這類高蛋白飼用玉米品種,可大幅降低我國對進口飼料糧的依存度。”


「我們要透過育種創新實現『換道超車』。」劉偉民強調,「我們透過兩條不同的路徑突破大豆卡脖子瓶頸,一方面,透過前沿生物育種技術提升大豆品種的產量和品質,提高單位面積產能,大幅提升種植收益;另一方面,我們透過提升現有主糧作物的蛋白、胺基酸和脂肪等有效物質含量,從應用依賴端減少大豆的產業含量,從應用依賴端減少對大豆的產業含量。


訂單種植合作成果助農民增收


此次育種成果的落地,得益於供發集團的土地託管模式。作為山東省供銷社社有企業,該公司首創並大力推廣「土地股份合作+全程託管服務」模式,實現了規模化、標準化種植。同時,建立「保底收益+盈餘分紅」的合作分配機制,實際提高了農民收入和村莊集體經濟利益。


供發集團董事長孫開強介紹,示範種植的玉米、大豆,均採用訂單化模式,並與牧原集團簽署了合作協議。實現了「定品種、定品質、定品牌」的訂單農業,有效鎖定了市場銷路,保障種植效益穩定。


為優化種植結構、提升綜合效益,供發集團也研發推廣了「麥豆」輪作新模式。與傳統的「小麥-玉米」模式相比,「麥豆」輪作利用大豆根瘤菌固氮養地,與小麥的養分需求形成互補,有助於減少化肥施用。試驗數據表明,該模式可使後續小麥增產5%-10%,當季每畝綜合收益提升幅度達8%,生態與經濟效益顯著。


這次觀摩會展示的不僅是山東供銷與中農海稻的合作成果,更是生物育種新質生產力助力國家糧食安全、推動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創新實踐。該計畫形成了從「實驗室研發」到「田間生產」再到「市場端應用」的功能糧飼全產業鏈協同發展新模式,為齊魯大地現代農業高品質發展注入新動能,也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齊魯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