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農業報
canews.top
Product Center
News Center
新聞中心
開封杞縣板木鄉大蒜節,節慶熱鬧農事慶典,鄉村振興!
來源: | 作者:本報 綜合報導 | 发布时间: 2025-09-22 | 119 次浏览 | 分享到:

每年初夏,當微風拂過豫東平原,空氣中瀰漫著濃鬱蒜香時,河南省開封市杞縣板木鄉便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大蒜節」。這個以地方特色農產品為核心打造的農事節慶活動,不僅吸引了周邊數萬群眾前來趕集賞景,更成為推動當地農業升級、文旅融合與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從田間地頭到舞台廣場,從傳統種植到品牌行銷,一場關於「小蒜頭、大產業」的生動實踐正在這裡徐徐展開。



一、大蒜節背後的鄉土情懷


1. 板木鄉地處黃淮平原腹地,土壤肥沃、氣候適宜,是優質大蒜的傳統產區。當地種植大蒜已有數十年歷史,家家戶戶幾乎都與大蒜有著不解之緣。每逢收穫季,金黃的蒜辮掛滿屋簷,成為鄉村獨特的風景線。


2.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板木鄉的大蒜文化,自2018年起,當地政府聯合農業合作社首次舉辦“大蒜節”,透過展銷會、文藝演出、採摘體驗等形式,將農業生產與民俗文化深度融合。如今,這一節期已連續舉辦七屆,規模逐年擴大,影響力持續提升。


3. 節慶期間,不僅有來自河南各地的遊客紛至沓來,更有電商平台代表、農產品採購商現場簽約合作。小小的蒜頭,正一步步走出田埂,走向全國市場。


二、節慶經濟活化鄉村活力


1. 大蒜節不僅是文化的展現窗口,更是實實在在的「致富節」。根據統計,2023年大蒜節三天內實現農產品銷售額超500萬元,其中鮮蒜、蒜米、黑蒜等深加工產品佔比超過四成,顯示出產業鏈延伸的強勁勢頭。


2. 借助節慶熱度,板木鄉大力發展「農業+旅遊」模式。遊客可以參與剝蒜比賽、蒜香美食品鑑、農耕文化展覽等活動,還能在生態農場體驗親手挖蒜的樂趣。這種沉浸式體驗大大提升了消費性粘性,帶動了民宿、餐飲、交通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3. 更重要的是,節慶為本地農民提供了大量臨時就業機會。從保全、保全到攤位管理、講解服務,高峰期日均用工超千人,人均增收達800元以上,真正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三、科技賦能輔助產業升級



1. 在本屆大蒜節上,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智慧農業展區」。無人機噴灑、智慧灌溉系統、土壤監測平台等一系列現代化設備集中亮相,展示了板木鄉農業數位轉型的新成果。


2. 地方政府聯合高校科研團隊,推廣「良種+良法」種植模式,選育出抗病性強、個頭大、耐儲存的「杞優一號」大蒜品種,並免費向農戶提供技術訓練和種苗支持。目前,全鄉標準化種植面積已達3.2萬畝,畝均增產15%以上。


3. 同時,依托電商平台及直播帶貨,板木鄉打造了「蒜香人家」區域公用品牌。多位返鄉青年化身“新農人主播”,在抖音、快手等平台推介家鄉特產,單場直播最高銷售額突破60萬元,有效打通了產銷最後一公里。


四、文化鑄魂繪就振興藍圖


1. 大蒜節不僅是一場農產品交易會,更是一次鄉村文化的集中展覽。開幕式上的民俗表演融合了豫劇、盤鼓、舞獅等非遺元素,讓觀眾在熱鬧中感受中原文化的厚重底蘊。


2. 當地也設立了“大蒜文化館”,透過圖文、實物、互動裝置講述大蒜的藥用價值、歷史典故及產業發展歷程,成為中小學生研發實踐的熱門打卡地。


3. 隨著節慶影響力的擴大,越來越多外出務工人員開始關注家鄉變化,部分年輕人選擇回鄉創業,投身電商、鄉村旅遊等領域,為鄉村振興注入新血。


五、未來可期共赴「蒜」好前程


從單一農產品到綜合節慶品牌,從傳統種植到三產融合,板木鄉大蒜節的成功探索,為新時代鄉村振興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樣本。它告訴我們:只要立足本土資源,創新營運模式,小產業也能撬動大發展。


展望未來,板木鄉計畫進一步拓展大蒜深加工鏈條,興建冷鏈物流中心,打造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同時,將持續優化節慶內容,引入更多科技、藝術與生態元素,讓「中國·板木大蒜節」成為叫得響、立得住的全國知名農事節品牌。



在這片充滿希望的田野上,一顆顆飽滿的蒜頭,正孕育著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