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農業報
canews.top
Product Center
News Center
新聞中心
加速農業農村現代化紮實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來源: | 作者:本報 綜合報導 | 发布时间: 2025-11-04 | 294 次浏览 | 分享到: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紮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再次彰顯了黨中央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的戰略定力。


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於一體的重慶,如何立足自身條件與優勢,加速農業農村現代化,紮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走深走實具有重慶特色的城鄉融合發展新路


李春奎表示,為加速發展城鄉融合發展,本市將充分發揮獨特場景優勢,著力破解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走深走實具有重慶特色的城鄉融合發展新路。


一是持續推動城鄉資源均衡配置。探討暢通以「人、地、錢」為主的城鄉要素雙向流動機制,深化實施「四進三回」行動,不斷激勵各類人才下鄉服務創業就業,優化完善農村產權交易體系,喚醒農村沉睡的資源資產。


二是持續深化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深入推動小縣大城、強鎮帶村、強村富民貫通聯動改革,積極探索多元化村莊經營機制,規範發展“強村公司”,積極推進農業“標準地”改革,加快推動區縣、鄉鎮、村社功能互補、機制互通、發展互補。


三是持續縮小城鄉居民所得差距。透過就業創業穩增收、生產經營促增收、改革賦能助增收、惠農支農保增收等舉措,迭代實施千萬農民增收致富促進行動,健全聯農帶農富農機制,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管道,推動農民收入增速持續高於城鎮居民收入增速,不斷提高農民生活品質。


李衛東表示,巫溪將堅持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以實施「小縣大城」策略為牽引,加快喚醒老城、激活新城、建設水城,把縣城作為城鄉融合發展的「火車頭」來塑造、作為全域旅遊的「金名片」來打造,引導人口、市民向縣城和中心鎮化


同時,巫溪將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具有重要節點功能的中心鎮,建設一批康養度假、特色產業、產品加工等各具優勢的特色鄉鎮,塑造一批體現農村特徵、保留鄉土味道、展示鄉村風貌的和美鄉村,協同推進縣城、集鎮、鄉村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在於實現人、地、錢等資源要素在城鄉間雙向自由流動。」張繼軍說,近年來,城口依托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平台,積極盤活農村閒置資源資產,2025年已完成線上交易80筆,交易金額達到684.58萬元。


接下來,城口將深化強村富民綜合改革,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行動,推廣「農業企業+村集體+農戶」經營模式,鼓勵發展訂單產業,拓寬群眾增收管道,實現集體年經營收入10萬元以上的村穩定在90%以上。


堅持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當作底線任務


今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5年過渡期的最後一年,防止出現規模性返貧是首要底線任務。李春奎表示,過渡期以來,全市農業農村系統始終堅持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作為鄉村全面振興的底線任務,實行精準監測幫扶,推動有效銜接,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


「十五五」時期是過渡期結束後轉向常態化幫扶的新階段,接下來,全市將堅持「穩中求進、先立後破」原則,確保平穩過渡和無縫銜接。


一是建立過渡期後常態化幫扶政策體系,維持財政投入、金融支持、資源要素配置等方面政策整體穩定,堅持五級書記一起抓,持續發揮東西部協作、中央單位定點幫扶、駐村幫扶等作用。


二是健全防止返貧致貧監測幫扶機制,建好用好「渝悅·防貧」應用,運用資訊化手段健全防返貧致貧監測體系。實際提升幫扶效能,對有勞動能力的,強化產業幫扶和就業幫扶,幫助他們勤勞致富;對沒有勞動能力的,透過社會救助等措施兜住基本生活。


第三是大力支持欠發達地區加速發展,優化山區庫區「一縣一策」支持政策,健全市級集團幫扶及「一區兩群」協作工作機制,助力欠發達地區發展富民產業、壯大縣域經濟,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夯實防止返貧致貧基礎。


李衛東表示,巫溪將迭代升級風險動態監測、產業就業幫扶、對口協作幫扶、集團幫村幫扶、消費幫助、兜底政策幫扶「組合拳」。同時強化數位賦能,建構覆蓋農村人口的常態化防止返貧致貧監測體系,建立健全易返貧致貧人口快速發現和回應機制,完善脫貧群眾參與產業發展和分享收益機制,千方百計增加群眾收入。


堅持產量產能、生產生態、增產增收一起抓


「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與品質效益,是今後農業發展的重要著力點。」李春奎表示,推動鄉村振興、建設農業強國,出發點在農產品穩產保供,落腳點在農民穩定增收,貫穿其中的恰恰是產能、品質、效益三大關鍵字。


接下來,本市將堅持產量產能、生產生態、增產增收一起抓,圍繞著「產得出、產得優、賣得好」做文章,全力提升巴渝「土特產」市場競爭力。


在「產得出」方面,把穩糧保供作為頭等大事,全面夯實糧食安全根基,高品質推進高標準農地建設,持續實施糧食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確保糧食產量穩定在220億斤以上,高水平建設新時代「巴渝糧倉」。


在「產得優」方面,高水準建構「36316」現代農業產業群聚體系,培育壯大奉節臍橙、澇陵榨菜、巫山脆李等特色產業,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來源,為市民持續打造高品質的“米袋子”“菜籃子”“肉盤”;深入實施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產業“頭羊計劃”,做好“糧頭食尾”“畜頭肉尾”“農頭工尾”等特色文章,打造一批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爆品”。


在「賣得好」方面,提質打造「巴味渝珍」「三峽柑橘」等區域公用品牌,持續開展巴渝「土特產」名優百品評選活動,推動巴渝名優「土特產」走出重慶、走向世界,讓農產品實現優質優價。


張繼軍表示,城口將分年度細化鄉村特色產業培育行動扶持政策,完善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產業高品質發展實施方案,建立以城口老臘肉為主、中藥材和城口山地雞為輔的「一主兩輔」產業體系,建成坪壩副產品加工園區、廟壩現代中藥園,實現農業農業的「接連三產業」。


李衛東則表示,巫溪將錨定「一主兩輔」特色產業不動搖,持續擴大規模、延鏈、增質效、促增收,力爭到2030年建成「烤魚食品加工、巫溪老鷹茶、中醫藥大健康」3個50億級產業集群,推動一二三融合發展老鷹茶。


打造「巴渝風、山城韻、鄉愁味」和美麗鄉村


鄉村建設既要塑形,更要鑄魂。李春奎表示,本市將錨定「讓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目標,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分類有序、片區化推進鄉村振興,著力打造具有「巴渝風、山城韻、鄉愁味」的巴渝和美鄉村。


在時序上,分區分類壓茬推進;在方式上,推行片區化、組團式發展;在機制上,積極引導農民主動參與。


李衛東表示,巫溪將強化規劃引領,合理確定村莊建設重點和優先序,持續提升農村路、水、電、訊、物流等基礎設施水平和保障能力,加快完善農村供水網絡,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加快讓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全域整治村容村貌,深化實施垃圾、污水、廁所“三個革命”,持續鞏固農村黑臭水體清零成果,常態化開展“五清理一活動”,讓具有巫溪風情的巴渝和美鄉村移步換景、宜居宜遊。


張繼軍則表示,城口將深入學習「千萬工程」經驗,縱深推進巴渝和美鄉村建設。具體而言,一是全面提升基礎設施,二是大力改善人居環境,三是連片打造巴渝和美鄉村。例如,連片打造巴渝和美鄉村方面,將深化實施和美鄉村片區化推進,穩步建設東安-河魚-嵐天-北屏巴渝和美鄉村旅遊片區、咸宜-雞鳴-明通-蓼子巴渝和美鄉村產業集群片區,不斷提高巴渝和鄉村建設成效。